经公用数据网传输,在传输之前减少图像信息冗余度的高速传真机。采用适合于公用数据网的规程,保证无差错接收文件。经合适的调制解调处理后,可以在公用电话网上使用,也适合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上使用。
CCITT于1984年提出四类传真机(简称四类机)标准化的建议,并于1988年作了大幅度修改和补充。基本级(一级)四类机标准主要由建议T.6、T.62、T.70、T.503、T.521、T.563组成。
采用髙速、高分辨力的
图像传感器,传真信号经
模/数转换后由编码器进行
数据压缩。其传真编码方案在三类机的二维编码方案(MR)的基础上,作了修改,称为改进的MR编码(MMR)。与MR编码的区别为:①一页组成一个传真块,每页的全部扫描线都用二维编码,不再插入一维编码;②不使用线结束码(EOL)和时间填充码(FILL);③传真块编码数据结束信号用“传真块结束(EOFB)”,格式为两个连续的EOL码,共24比特,不用RTC控制信号。传真编码数据经传输后的译码为编码的反过程。记录方式适合四类机高速、高分辨力的特点。
四类机按页进行信息格式化和信息传送。以
硬拷贝或软拷贝方式自动接收和显现报文。接收副本的内容、格式和布局必须与发送原稿相同。
四类机的报文信息及控制信号均用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帧结构传送,传输差错由控制规程纠错。它与各种网路的连接均能自动应答、传输、接收和清除。其通信协议按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分为七层。下三层通信协议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网路有关。运输层和会话层分别由CCITT建议T.70和T.62规定。表示层按照建议X.208、X.209和X.226。应用层规程根据四类机的操作方式是传真、混合型、智能用户电报方式,分别按照T.503和T.521、T.561、T.60和T.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