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在
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
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大山里面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1912年,英国大商船
泰坦尼克号在赴美途中发生了与冰山相撞沉没的悲剧。这次巨大的海难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了寻找沉船,美国科学家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测量水下目标的
回声探测仪,用它在船上发出声波,然后用仪器接收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测量发出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根据水中的
声速就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和海的深浅。第一台回声探测仪于1914年成功地发现了3千米以外的冰山。实际上这就是被广泛应用于国防、
海洋开发事业的
声呐装置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
潜水艇击沉了
协约国大量战舰、船只,几乎中断了横跨
大西洋的
海上运输线。当时潜水艇潜在水下,
看不见,摸不着,一时横行无敌。于是利用水声设备搜寻潜艇和水雷就成了关键的问题。法国著名物理学家
郎之万等人研究并造出了第一部主动式声呐,1918年在
地中海首次接收到2~3千米以外的潜艇
回波。这种声呐可以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回波,接收回来后
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声呐装置更趋完善。战后,人们开始实验使用军舰上的声响探测鱼群。不但测到了鱼群,而且还能分辨出鱼的种类和大小。人们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各种鱼探机,极大地促进了渔业的发展。
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的时差需大于0.1秒。当反射面的尺寸
远大于入射声波长时,听到的回声最清楚。即相隔17
米时。
人类对声音的感应范围是20Hz~20000Hz。在此
频率范围外,是超声波和
次声波。
注意:当原声与回声
时间间隔大于0.1秒,能被人耳分辨出,叫做回声;当小于0.1秒,则为
混响(混响使音量增大,所以音箱的原理就是混响)。
关于回声的应用,
声呐装置可谓典型。用回声测海深、测冰山的距离和敌方潜艇的方位,都是由不同功能的声呐装置完成的。
回声在
地质勘探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
石油勘探时,常采用
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在封闭的空间里产生声音后,声波就在四壁上不断反射,即使在
声源停止辐射后,声音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
混响。
混响时间太长,会干扰有用的声音。但是混响太短也不好,给人以单调、不丰满的感觉。所以设计师们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厅堂的内部形状、结构、吸声、隔声等,以获得适量的混响,提高室内的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