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行为
试图阻止、逃离或减少与主观上厌恶的负性刺激接触的行为
回避行为指试图阻止、逃离或减少与主观上厌恶的负性刺激接触的行为。研究显示,人的心理行为表现与趋近和回避这种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模式密切相关,动机具有两个维度 : 方向和强度,动机方向一般分为趋近和回避;与回避行为相对的是趋近行为,趋近行为则指试图接近奖赏等正性刺激的行为。
研究显示,人的心理行为表 现与趋近和回避这种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模式密切相 关。 回避行为指试图阻止、逃离或减少与主观上厌恶的负性刺激接触的行为,反之,趋近行为则指试图接近奖赏等正性刺激的行为。 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抑郁症被试表现出不同的趋近和回避特点,即对正性刺激的趋近行为较少。
回避行为与社会适应问题密切相关,是社会适应性好坏的集中表现,高强度的回避行为可以预测个体的不适应性。我国学者方晓义认为回避行为和悲伤情绪能够很好的预测个体的社会适应状况。如果个体能够降低悲伤情绪体验,减少回避行为,将会提高社会的适应性。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3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