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式蒙古文
蒙古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文字
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文字,13世纪起就用于书写当时的蒙古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官方认定的蒙古语书面语
文字历史
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维吾尔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一般称为回鹘文)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中国的蒙古族一直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十六世纪蒙古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文艺复兴
在这之前书写蒙古语的之部分缺失,皆改进之。此时引入许多藏语、梵语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并且为了便于转译梵语音,另造变体字母。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为大宗。
1587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字体,这个字体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
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古典蒙文。
1946年由于历史原因,蒙古国于废弃回鹘式蒙古文,开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也就是西里尔蒙古文
1992年,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决定逐步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政府于2008年出台加强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政策,计划于2011年全面总结使用情况。
蒙古国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2010年签署一项命令,以继续扩大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
2014年蒙古法律规定将2020年废除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将使用传统蒙古语。这项总统令于即日起试行并将于2011年7月11日正式生效。总统令指出,蒙古国总统、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蒙古国总理及蒙古国政府成员与国际机构和国外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并附当事国或联合国任意工作语言的翻译文稿。
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结婚证明、各级教育机构核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以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并排书写。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3),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即俗称的传统蒙古文。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和体育部18日通报说,根据这份大纲,蒙古国将从2025年起在国家公务中同时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和回鹘式蒙古文,为接下来全面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做准备。
蒙古国政府要求,国家通信技术部门着手解决互联网环境中无障碍使用蒙古文国际标准码问题;国家标准计量部门通过国家公务用西里尔及回鹘式蒙古文标准;科学院、语言文学院等机构加快建设公民及法人代表双文数据库等。蒙古国政府还要求,新闻出版部门到2024年前必须同时用双文发布、发表文字内容。
所有国家机关创造新老文字网络环境,所有国家公务人员将参加传统蒙古文培训,以迎接最终完全使用传统蒙古文。
文字特色
叙利亚文及阿拉伯字母一样,蒙古字母在一个字的不同位置都有不同的形状。蒙古语字母可以是每单字一单位,也可以是一单字连其后置词为一单位。
大部分的音位须分字首、字中、字尾——首尾音位各写作字首型、字尾型,其余则作字中型。作字中型的字母有一纵线以联结整个字。而元音有单独型,辅音则无。
字母列表
中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个字母,蒙古文字母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相关事件
蒙古国官方加快了促使蒙古推行回鹘蒙文的步伐。回鹘蒙文是中国内蒙古蒙古族使用的官方文字。有学者分析认为,这是蒙古强化民族意识,在文字上去除俄罗斯影响的表征,对中蒙关系存在一定“利好”。
蒙古国总统办公厅和巴彦洪戈尔省政府办公厅在该省联合举办“蒙古文字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快恢复和推广传统蒙古文——回鹘蒙文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使用。
期间,将举办培训、论坛、演讲等多项活动。
蒙古民族使用回鹘蒙文、即传统蒙古文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后,对文字进行了改革。
上个世纪 40年代蒙古国在苏联的影响下,成立了以达木丁苏伦等着著名作家参加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不久后该国将回鹘蒙文改为西里尔蒙文。
西里尔蒙文又称斯拉夫蒙文,外来词汇很多,主要以英语为主。它具有书面语与口语一致、便于印刷等优点。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和回鹘蒙文相比,西里尔蒙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内蒙古的蒙古语受汉化影响,外来词汇以汉语为多。
回鹘蒙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蒙文的官方文字,也是如今中国境内被官方认定的蒙文的书面语。
由于蒙古民族主要位于蒙古国和中国境内。蒙古国文字改革后,实际上给中蒙两国蒙古族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隔阂。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2 13:11
目录
概述
文字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