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鼠妇
鼠妇科动物
球鼠妇又名西爬虫、团子虫,是等足目鼠妇科动物。其体背灰色或褐色,体宽而扁,稍有光泽;腹面淡白,胸部腹面略呈灰色,腹部较深;头顶两侧有 1对复眼,眼黑色,圆形微突起;头顶前端着生两对触角,触角土褐色;口器小,褐色。
形态特征
鼠妇体长8.5~10.5毫米,体背灰色或褐色,体宽而扁,稍有光泽,第一胸节与颈愈合;腹面淡白,胸部腹面略呈灰色,腹部较深;体分13节,第八、第九两个体节明显缢缩,末节呈三角形;头部宽2.5~3.0毫米,头顶两侧有1对复眼,眼黑色,圆形微突起;头顶前端着生两对触角,触角土褐色,1对触角长,1对触角短而不明显。长的l对触角分6节,第四节最长,相当于第五、第六节之和;口器小,褐色;雌体胸肢中茎部内侧有薄膜板,左右会合,形成育室;卵产在育室内,初孵化的幼鼠妇体浅白色,具足6对;经过一次蜕皮后有7对足,蜕下的是皮壳白色。
发生规律
鼠妇一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一年以上,雌体卵产在胸部腹面的“卵兜”内,每只产卵30粒左右,经过约两个月左右,卵在“卵兜”内孵化为幼鼠妇(幼鼠妇颜色较浅),从“卵兜”陆续爬出,离开母体,行独立生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离开母体的幼鼠妇在1~2天内即开始第一次蜕皮,又经过6~7天后,第二次蜕皮;蜕皮一般在第四和第五体节的节间处,体表断裂,先蜕去包括头部在内的前半部,然后蜕去后半部的其余部分。鼠妇对蜕下的体皮有自行取食和相互取食的现象。鼠妇一生,要经过多次蜕皮后,才能成熟。鼠妇体的某一部分如触角、肢足受到断损,能通过蜕皮方式,仍能长出触角和肢足,再生的能力较强。鼠妇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潮湿砂质土中。在这种环境下,繁殖快,繁殖量大。该虫喜暗怕光,故白天多在土中隐蔽,傍晚陆续出来活动危害,一般在晚上9~10点至翌日3~4点钟为其活动危害高峰期。阴雨天白天也可活动危害。鼠妇有假死性,在外物的碰触下,将体卷缩成球形,静止不动呈假死状,在强烈阳光直射或者在外物触动消失一段时间之后,会舒展开自行复苏,恢复活动。
危害对象
受害的温室植物有海棠、紫罗兰、仙客来、铁线蕨、扶桑、茶花、含笑、苏铁等观赏植物;此虫更喜欢危害多肉植物
危害症状
鼠妇在温室内危害多种植物的幼芽,也啃食根、茎和果实;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可吃光叶片,仅留叶脉;也常吃幼苗的生长点、幼芽、果实,使果实和嫩茎造成伤疤,有时造成落果;或因被害株受害造成伤口后被杂菌侵染而腐烂。危害状成、幼体取食寄主植物的幼嫩新根,咬断须根或咬坏球根,同时啃食地上部的嫩叶、嫰茎和嫰芽,造成局部溃烂。
防治方法
发现地点:林中,林边,林中空地,地面,野外,植物茎干/树皮,树叶,花瓣,灌木丛。所以在清除温室内多余砖块和杂草,保持室内清洁。繁殖季节成虫活动繁殖季节,在温室内堆集幼嫩菜叶或青草作诱饵,清晨集中收集处理,也可以人工捕捉。在鼠妇发生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也可以喷布5%西维因粉剂,以及敌敌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01:4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