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
国家战略
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发展情况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2021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内涵
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有外无内,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打造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以我为主,同时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局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3%。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双循环”战略格局的提出受到各方密切关注。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综合作出的强国战略。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
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攻坚克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贸易遭受重挫,许多外贸企业陷入困境。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让不少外贸企业受到鼓舞。外贸企业既想方设法稳住外贸订单“基本盘”,也开始回应来自内需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国内大循环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能够提高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才能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这个新阶段,开放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要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构建方法
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
加快新基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疏通政策性梗阻以新需求消纳产能
加快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
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和动力源
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作用
长远看,新格局有利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推动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又为国内循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认为,拥有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是我国参与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只有把巨大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加快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大’不代表‘强’,但是‘大’是‘强’的基础。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只有将‘大市场’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强大市场’的国际竞争优势,才有可能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郭丽岩说。
辩证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新格局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9 12:13
目录
概述
发展情况
内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