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理成平顶头,穿上奇怪的制服,每天七时前到校。 补习班为了迎合学生父母的心理,在 “为了你好”的口实下,对学生们进行粗暴的管理。年轻的导师,以军队值星官的口吻教训学生,要他们记取联考失败的耻辱,在下一次联考时考取第一志愿。学习中,按军事化要求学生,打手板、罚站等体罚成了常事。周儒林和陈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痛苦的日子。一天,陈敬告诉周儒林,他实在受不住这种压力了,决定随父母移居美国。自此,周儒林失去了好友,过着更加孤独凄苦的日子。
影片有着七十年代末期学生问题电影的诸多特点,编剧吴念真很明显是受到了当年吴祥辉拒绝联考的英雄事迹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大讨论的影响,开展的自身创作。影片有着浓厚的商业色彩,题材也在跟风前作以及迎合此时台湾电影所兴起的少年题材风潮,但剧本与剧情都尚算细腻,技术火候也算是上乘。除了获得了几项金马奖提名之外,影片于1985年获第二十二届
金马奖最佳改编音乐奖 。
本片是对台湾的补习泛滥现象的一次直率而有趣的批判。片中不时流露出尖刻而夸张的笑料,在现实的基础上拍出荒诞喜剧的实验味道,是拍实验片出身的导演麦大杰一次成功的大电影出击。吴念真改编郭筝的长篇叙事诗也相当成功。男主角周儒林是高中联考的落榜生,他跟同学陈敬同时报名“超仁补习班”,过着军事化的补习生涯。补习班老师有如军中值日官,男助教有如暴君的管理方式更令人心惊胆跳。后来陈敬举家移民去了,周儒林痛苦地孤军奋斗,甚至连家人的反应都成了一种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