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
199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
《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是美国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82年。
内容简介
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发展有快有慢。奥尔森从分利集团及其影响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解释。
奥尔森根据自己对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发展状况的考察和研究得出结论:允许自由地建立各种组织而又长期没有动乱或入侵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受到分利集团的阻碍和危害也就更严重;极权主义政府或外来人侵者削弱或废除了分利集团的那些国家,在建立了稳定或自由的法律秩序之后,其经济就会相当迅速地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衰落和日本、西德奇迹般的增长就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例证。作者指出,分利集团的数目及其成立时间的长短同经济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作者进一步指出,像行会、工会、卡特尔以及院外活动集团等这样一些分利集团之所以会阻碍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具有排他性,它们阻碍了技术进步、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报酬,提高了利用法律、政治与官僚主义讨价还价等活动的报酬,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希望采取集体行动以增加其收入的分利集团不会关心社会总收益的下降或公共损失,因而分利集团的活动不是增加社会总收入而是减少社会总收入,与其说它们是“分蛋糕”,不如说它们是有破坏性后果的“抢瓷器”。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作出完满解释的“滞胀、失业和经济周期”也可从分利集团理论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分利集团决策缓慢,使决策日程愈益纷繁,从而引起工资和价格“黏性”,社会垄断性增加,市场无法出清,从而导致失业增加,社会总收入减少,需求下降,最后导致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82年,奥尔森试图采用集体行动和分利集团的理论来分析国家兴衰的根源,从而著成《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一书。
作品思想
该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9个推论:
1.不存在这样的国家:其中所有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都可能组成平等的集团并通过全面协商而获得最优的结果。
2.凡边界不变的稳定社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出现愈来愈多的集团和组织。
3.“小型”集团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而这种优势随着社会稳定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4.总的说来,社会中的特殊利益组织或集团会降低社会效率和总收入,并使政治生活中的分歧加剧。
5. 广泛性组织一般都倾向于促使其所在的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并力图在为其成员增加收入份额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其额外负担,从而只有当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所产生的利益与由此引起的全社会损失相比较大时,才支持这种再分配行动。
6.分利集团进行决策较其中的个人与企业决策迟缓,从而使议事及协商日程拥挤;其决策多半倾向于固定价格而不固定数量。
7.分利集团使全社会采用新技术延缓以及在生产情况变化时阻碍重新分配资源,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率。
8.当分利集团发展到足以取得成功的规模时,它必然采取排他性的政策,并力图使其成员限制在收入相近与贡献相近的范围之内。
9.分利集团的扩大将增加法律的繁文缛节,强化政府的作用,造成协议的复杂性,并改变社会演化的方向。
奥尔森利用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了国家兴衰的原因,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他把集团内的个人行为逻辑推广到集体内组织与组织之间,分析集团与集团的行动。他认为,在总的利益格局中,每个集团都不会为增加其总利益而自愿付出成本与代价,那样最终所得到的利益极其微小,而是会千方百计地去分割现有更大的利益份额。它们不是想办法“做大蛋糕”,而是采取一切办法从“既定的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额。于是它们都只具有分利性,进而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造成国家的衰退。对于滞涨、失业、经济周期的问题,奥尔森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甄别的基础上,力图提出具有创建性的见解。他仍然从分利集团的角度进行解释:分利集团决策缓慢,使得工资和价格“黏性”,社会垄断性增加,市场无法出清,从而导致失业增加、社会总收入减少、需求下降,最后导致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奥尔森在对利益集团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些行为特例。初看之下,瑞典和挪威这两个国家的经验似乎与该书的理论相悖。因而,奥尔森提出了“狭隘特殊利益集团”与“广泛性特殊利益集团”,并指出其两者的根本区别:前者的自身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关系不大,因而存在通过损害社会利益来提高自身利益的强烈激励,后者自身利益与社会的繁荣紧密相关,因而在争取收入再分配时比较有节制,注意减少对社会利益的危害。瑞典和挪威的工会组织与英美的行业性工会组织不同,这些工会组织是全国性的,涵盖面很广,属于“广泛性特殊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因此,它们在采取行动时会对国家利益比较照顾,使得两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率。
除了解释广泛的经济现象之外,分利集团理论对一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例如,奥尔森所提到的族内通婚制度,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应该用社会、文化等理论来解释。但奥尔森认为,这有深刻的经济原因,并利用相容性和排外性集团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极大地推进了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然而,奥尔森在分析中过于强调特殊利益集团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对其积极影响提及甚少。奥尔森只分析了国家衰退的原因而没有分析国家兴起的原因,他的分析是利用分利集团理论来说明导致国家衰退的特殊利益集团的消极影响,忽略了讨论特殊利益集团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作品影响
该书对分利集团的分析,尤其是其中9个推论,一环紧扣一环,逻辑性很强,解释力也很明显。因此一经提出,便在经济学界、政治学界以及历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出版信息
中文译本
作者简介
曼瑟尔·奥尔森,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1932年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主家庭,1954年获得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的理学士学位。随后到牛津大学学习,受到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和罗伊·哈罗德经济思想的影响,1960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61年进入哈佛大学,师从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等,作为空军中尉服役期间,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他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于1963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奥尔森以集体行动的内在矛盾和固有逻辑为基础,以分析利益集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主线,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释经济增长和国家兴衰,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主要论著包括《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国家兴衰探源》(1982)、《权利与繁荣》(2000)、《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一份准备中的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和《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2 19:4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