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这个工程体系有三要素,就是“纲、目、结”。所谓“纲”,就是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它也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所谓“目”,就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所谓“结”,是指调蓄能力比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
历史沿革
2021年8月,
媒体刊文,阐述为什么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2022年1月2日,据水利部网站消息,水利部印发《
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围绕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系统部署各项任务措施。《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
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
建设理念
当前,需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六个坚持
一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要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
三要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
四要坚持经济合理,统筹工程投资和效益,加强多方案比选论证,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
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建设目标
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是“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关键是要布好三个局:
第一个局,构建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供给的格局。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去构建这个格局。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构建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多元保障”的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
第二个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布局。遵循洪水发生和演进的规律,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第三个局,优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格局。以提升河湖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加强水源涵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工程,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研究探索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人口密集区,重要经济区,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由于
水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许多自然河道断流、河湖干涸、地下水超采、导致土地
盐碱化、部分地区地面下沉等严重危害。这种现象是违背
自然规律,无法维持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我们实施的东、中线调水工程,主要供应城镇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有很大的缺口。因此,我们考虑以抽水蓄能方式调取三峡水库汛期洪水,经丹江口水库,重新开辟一条联通
淮河、
黄河、
海河自然河道的中线二期大流量调水工程,确保华北平原自然河道、湖泊、干渠、灌渠、沟渠的常年活水流动。不仅彻底解决华北平原由于缺水导致的系列生态问题,恢复地下水,实现“藏水于地”战略,确保华北平原用水安全。而且可以置换每年使用的黄河水150亿立方米用于黄河中上游,同时解决了黄河中上游的缺水问题。
西北地区,在远古时期并不是当今的生态面貌,而是河湖纵横、草绿成荫的一派生机景象。经过我们大量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气候生态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罗布泊湖水面积的不断萎缩直至干涸导致的。因此,我们考虑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之水集中于青海玉树,打造玉树真正中华水塔功能;穿过昆仑,在海西西部调蓄后,按需灌溉罗布泊地区。利用2000多米落差发电,打造风、光、水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调节调蓄基地,通过新能源发展战略收回工程投资;尾水发展以若羌为中心的系列产业集群和城市群,打造西北地区增长极,强化稳疆固藏战略要地;最后,尾水恢复罗布泊,润泽西北大地,改善陕甘宁蒙青晋整个西北地区气候和生态,西北大地焕发生机,重新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