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开放性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海洋局开放性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依托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实验室坚持以极地基础研究为重点,围绕中国极地考察的国家需求和极地科学研究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层次极地科技人才,该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自成立以来,共资助了52个项目。
发展历史
2004年8月24日,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
2019年11月,为优化整合构建部科技创新平台,自然资源部对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评估结果为通过。
设立意义
该实验室依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科学研究积累,在极地科学若干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理论与技术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影响的极地科学研究队伍,逐步形成国际一流的极地科学研究与合作中心,维护中国的极地权益,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总体目标
重点实验室将根据中国极地考察的国家需求和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来开展系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加强中国极地研究领域的重点学科建设,争取在极地科学若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成果,并培养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重点实验室的长远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国极地科学的开放型核心科研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极地科学研究与合作中心,最终创建成极地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实验室在20年来我国极地考察的科学积累和发展形成的重点学科基础上,重点开展极地雪冰与海洋环境、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等4个领域的研究。
1.极地雪冰与海洋环境研究方向
在长期连续的野外观测、卫星遥感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基础上,通过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重点研究极地冰盖、冰架、海冰、海洋、大气的关键物理化学过程及其变化,认识极地雪冰圈与海洋关键物理化学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主要研究内容为: 雪冰物质平衡与海平面变化研究 冰-雪-气现代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冰芯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研究 海冰变化与物理过程研究 极区海洋特征水团与环流变异过程研究 海冰-海洋-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研究
2.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研究方向
发挥我国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处于地球极隙区纬度并构成磁共轭的地理优势,建立极区空间物理现场观测体系,对极区空间环境进行连续监测,开展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研究,进一步认识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对太阳活动响应的关键过程,探索利用极区地面观测台站现报和预报空间天气的物理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 高纬电离层特征与动力学过程研究 极光和磁层动力学过程研究 极区空间等离子体波研究 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特征与模型研究 空间天气现报和预报基础研究
3.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研究方向
通过极地海冰区生态学和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研究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耦合作用和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开展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进行极地微生物的种质和基因资源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 极地海冰区生态学研究 极地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 极地微生物生命过程及其活性物质研究
4.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研究
根据极地的特殊性,在现有现场观测、采样、数据库、样品库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现代化的现场观测、采样、数据传输和管理技术以及极地数据和样品资源共享平台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 、采样与分析技术、 极地数据远程传输与管理技术、 极地数据和样品资源共享技术。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5 08:2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设立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