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8年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由教育部于2018年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历史发展
发展背景
重大意义
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结合产物,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主要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开始兴起,慕课这种新型课程与教学模式,应该说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把它叫做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习惯和善于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因此我们说,这个意义是重大的。
重大机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慕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而且将日益成为争夺教育对象、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在慕课方面,中国的慕课建设起步不晚,跟世界最发达高等教育强国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想,我们如果积极作为,就能赢得未来。我们就是要用“互联网+”、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动大学教学变革,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为主要抓手,来推进和领跑世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
发展进程
2012年8月,教育部派出了开放教育资源考察团,赴美国、日本进行慕课考察。
2013年4月,中国多所高水平大学,包括在座的高松副校长所在的北大,包括清华,就开始在国际著名的课程平台上开课;同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网络开放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在顶层设计方面做了很好的制度安排;10月,中国第一个慕课平台上线。
2014年4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多家慕课平台也开始上线服务。
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印发,提出慕课建设要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加强应用共享,加强规范建设。
2016年6月,《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同年9月,《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要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017年,启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
主要特点
第一批推出的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高、广、好、强。
一是课程质量高。高水平大学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等高水平大学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整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70%。以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名家名教授领衔的课程340门入选,也占70%。
二是共享范围广。在入选课程中,选课超过10万人次的课程有78门,占了16%。比如说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选课人数达到了85万人次,北京大学在国际平台上限的《Chinese for Beginners》(《初级汉语》)选学人次达到了45万人次。
三是应用效果好。入选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重在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强调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跨区域跨学科推动东西部高校共享优秀资源,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是示范作用强。我们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3200多门课程中脱颖而出,由地方和高校首先推选出1383门,然后再优中选优,选出了490门。
批次名单
综述
在线开放课程也被称为慕课,首批入选的490门课程包括468门本科教育课程和22门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创新创业课以及思想政治课等。
其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比70.2%;由包括院士、教学名师等在内的教授领衔的课程有340门入选,占比70%。入选课程中,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占比15.9%。北京大学的《艺术与审美》课入选了此次精品课程。
据介绍,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
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结果的通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23:02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