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月刊》是由朱自清、叶圣陶、黎锦熙、郭绍虞、周予同、吕叔湘等共同编撰,是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发行的著名学术期刊,可谓章太炎昔日于日本授诸留学生《说文》以保全中华文化命脉的延续。每期都有精彩的文学、语言学文章,深入浅出,驰誉一时。
1940年,任职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们主办了《国文月刊》,主编是著名学者浦江清,先后出任编委的有朱自清、罗庸、沈从文、王力、余冠英等。在创刊号的卷首语中,编者还特意提到“不想登载高深的学术研究论文,却欢迎国学专家为本刊写些深入浅出的文章,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学上的基本知识给青年读者”。
20世纪初,晚清废书院兴学校,教育普及开始提上日程。学者王国维认为应“大兴高等教育以作中等教育之基础也”,他的想法似乎是传统士大夫思想的延续,其实回顾20世纪中国教育的历程,如何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而往往,教育管理者、
研究者多会偏向于提高,过多地加重了大学这一端的砝码。
大学是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目的不同。与大学有关的研究课题多是围绕才情和道术展开。思想华丽,但至今仍不能说很清晰。1940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大学任教,有感于入学学生的国文程度偏低,因而从大学国文出发,开始关注下位的中学国文教学。这群任职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们主办了《国文月刊》,主编是著名文史学者浦江清,先后出任编委的有朱自清、罗庸、沈从文、王力、余冠英等。
《国文月刊》在编辑方面有一个战略性的特点,就是推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业已形成的以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罗庸、余冠英、吕叔湘等为代表的中学语文教育家群体,注意和发展他们为构建中学语文教育体系而作出的学术研究成果。叶圣陶作为这个群体的杰出代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理所当然地在刊物中得到了体现和发扬;而同名的两种《国文杂志》则是叶氏亲自主编的,他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观点和构想在刊物中的反映则更为鲜明突出了。
《国文月刊》的宗旨是“促进国文教学”,作者群体以这些学者教授为主,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如朱自清、吕叔湘、罗常培等,再加上深厚的理论修养,往往能够深入到位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朱自清对国文程度低落的分析、施蛰存对鲁迅小说的解读、沈从文的写作经验谈、傅庚生的古典文学赏析,都曾是颇受瞩目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