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中央军作战序列。1937年成立,参加了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通中印公路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东、东北、淮海、沪杭等地作战。1950年,残部退往台湾。
发展经历
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第54军(根据有关资料与下文部队长官情况,该军番号可能8月即存在),下辖第14师,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下旬)。1938年2月调往武昌整补,第55师归建。6月,第55师拨第94军,第18师归建,该军改辖第14、第18师。隶属第9战区第2兵团,在湖北阳新武穴通山和江西瑞昌等地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战后,守湖南常德汉寿、益阳,守备洞庭湖。
1938年10月,第50师归建。1939年7月,第18师与第18军所属新编第23师对调,该军改辖第14、第50、新编第23师。属第9战区第20集团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日至10月14日)。
1939年10月,新编第23师与第87军所属第198师对调,该军改辖第14、第50、第198师。12月,该军开赴粤北,参加第4战区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39年12月8日至1940年1月16日),连占翁源、花县、从化。1940年隶属第9集团军。1月驻佛冈。2月赴广西柳州。6月,移驻天保(今德保)靖西。9月,进驻云南省广南、富宁、马关至河口以东的滇越边境,隶属第15集团军。1943年7月,进驻滇西祥云。9月,进驻弥渡,属第20集团军。1944年春,隶属远征军。4月,第14、第50师由云南祥云空运印度改隶新编第6军,第36师拨入,该军改辖第36、第198师。暂辖预备第2师,参加滇西方面作战(1944年5月11日至1945年1月27日),5月12日渡过怒江。8月19日占腾冲,11月克龙陵。1945年1月,第36师克芒友。3月,该军由保山空运至陆良转黔西南兴仁、安龙、贞丰、兴义整补,改由陆军总司令部直辖。
1945年4月,第8师拨入,该军政辖第8、第36、第198师。7月,移防广西百色。抗战胜利后进驻梧州。10月15日,由梧州抵达广州,隶属广州行营。1946年6月18日,经海运到达青岛。6月下旬,由青岛西进,参加胶济铁路东段战役(1946年6月下旬至11月中旬)。7月2日占即墨县城,9日占蓝村,12日占胶县。9月30日,由蓝村向西进攻。10月11日,与第8军在高密会师。11月3日,占平度。11月11日,占掖县(今莱州)。12月驻青岛、胶县。
1947年7月,整编为整编第54师。隶属胶东兵团,参加胶东作战(1947年9月上旬至12月中旬),12月1日由海阳经海运撤回青岛北上救援莱阳。11日该师(欠第198旅)由海阳海运青岛。1948年1月第36旅脱离建制另组整编第35师。旋即整编第54整编和第35师互换番号。暂编第35师师部率第8、第198旅海运辽宁葫芦岛。属行辕锦州指挥所兼冀热辽边区“剿匪”总部,进驻锦州。3月,恢复第54军番号。8月,至锦西,暂编第57师编入。10月,参加塔山战斗,救援锦州。11月8日,由锦西胡芦岛海运至上海。暂编第57师南撤后改称第291师,11月赴安徽埠、临准关,属徐州“剿总”第6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国民党一方称徐蚌会战)(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12月3日西进策应第12兵团。12月,调往江苏句容、南京,旋移驻丹阳、常州、无锡,隶属京沪司令部。1949年4月19日,第8师接替江阴以西防线,主力控制在常州以北地区。21日,第291师师长廖定潘阵亡,该军向上海转移,参加淞沪作战。5月26日撤离上海,转移舟山。5月29日,撤往台湾台中地区。第291师残部编入第8、第198师。6月,第52、第54、第99、第12军各军残部合编为两个军,保留第52、第54军的番号。
部队长官
历任军长(整编师师长):
霍揆彰(1937.8.9—)
陈烈(1939.7.5—1940.10.31病故)黄维(1940.11.11—1943.4)
张耀明(1943.4.8—1943.8免兼)
方天(1943.8.3—1944.7免兼)
阙汉骞(1944.7.20—)
整编第54师师长阙汉骞(一1948.120免兼)
整编35师师长阙汉骞(1948.120兼任—1948.36)
第54军军长阙汉骞(1948.3.6—1949.11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