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
国民革命军队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63军。第一支63军源自东北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后坚持在东北抗战,后退至热河,改编为第63军,军长冯占海,1936年4月取消番号。第二支63军为粤军部队,1937年8月编成,抗战期间在两广等地作战,解放战争期间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随后两次重建,两次被歼,余部撤退至台湾
东北军第63军
前身为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公署卫队团,改编吉林省防军独立步兵团,团长冯占海。“九一八”事变后改称吉林抗日军暂编第 3混成旅。1932年1月,冯占海率军进驻拉林时,受到日伪军的伏击,部队遭受重挫,牺牲支队长以下官兵百余人。日伪军乘势突破冯军防线,向哈尔滨逼近。为保卫北满重镇哈尔滨不落敌手,冯占海整顿兵马星夜进军,于1月26日晨抵达哈埠外围,会同二十四旅旅长李杜所部开始了第一次哈尔滨保卫战。李杜、冯占海亲临前线指挥,击溃了于琛潋伪军的进犯。李、冯等部进入哈尔滨后,一扫“九·一八”事变以来哈尔滨混乱局面,稳定了军心、民心,揭开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下江、吉东地区(今松花江下游及哈绥路沿线地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序幕。
1月31日,在哈抗日将领达成协议,决定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公推李杜为总司令,冯占海为副总司令兼右路总指挥。2月初,日军第二师团亲自出马,另有伪军数旅配合,大举来犯。冯占海奉总司令部命令率部迂回南下,拟偷袭吉林、长春,以攻为守,粉碎日军对哈尔滨的进犯。冯军一路闯关夺隘,进展顺利。不料在进入五常县境团山子时,冯部主力宫长海、姚秉乾二旅遭受敌伪重兵伏击,情势十分危急。冯占海亲督一支部队往援,内外两支部队协力拼杀,救出宫、姚,转败为胜,是役毙伤敌伪军1 000余人。冯占海整顿兵马正待继续南下,忽传来哈尔滨失守的消息。南下已无意义,乃督队回守宾县,继而撤至方正,俟机再战。
2月末,日伪军频频向哈东进逼。冯占海率部力敌,并曾组织一次反攻,相继收复阿城、宾州等重镇,战局十分有利。但自卫军前敌总指挥王之佑,热衷于与日伪谈判,擅自同敌方签订了罢兵息战协议,不久又公开投降敌人,使自卫军军心大乱,失去了收复哈尔滨的机会。日伪军又乘机增调兵力大举进攻,哈东重镇珠河、延寿、方正等地相继沦陷,冯占海只好率部撤往依兰。
1932年4月下旬,吉、黑两省义勇军决定联合作战,反攻哈尔滨。吉林自卫军兵分3路向哈尔滨进发。冯占海以右路军总指挥,率部从依兰出发,经方正、高力帽子、会发恒等地往取宾县,然后向哈尔滨进军。冯部誓师出征后,在大罗勒密地区首战告捷,后收复方正,接着一鼓作气连克会发恒、高力帽子、南天门等地,最后攻下宾县县城,生擒伪山林队统带辛青山以下军官数十人。冯军进入哈尔滨郊区上号一带(今香坊),对哈尔滨构成了攻击之势。不料日军则从水路突袭自卫军大本营依兰。5月17日依兰失守。前方抗日大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左、中两路人马相继撤往牡绥路沿线,只剩下冯占海的右路军孤悬敌后。
在严峻的形势下,冯占海当机立断,率部折路南下,一路收复榆树、五常、拉林等重镇,又沿途收编了各类抗日武装,拥众近10万人,全军改称吉林救国军,直逼伪吉林省会吉林市。8月,冯占海兵分5路,向吉林发起进攻。各路抗日队伍浴血鏖战,一度逼近吉林省城,但因孤军作战,后援不继而失利。
9月,冯占海领兵进入热河。1933 年春,改称东北抗日义勇军第9军团。1933年2月,东北抗日勇军第9军团在察哈尔怀来改编为第63军,下辖第91师。5月27日,军长冯占海通电加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就任第4路总指挥。6月9日通电离同盟军。7月,该军调至察哈尔蔚县整编。1936年4月8日军事委员会取消该军番号,保留第91师,改隶第53军。
历任军长:
冯占海(1933.1.16-1936.4.8)
粤军第63军
前身是粤军第153、154师。1931年6 月,广东独立第1 旅扩编为独立第2 师。1935 年4 月,改编为第1军第3 师。1936年8月,改编为第153师。1921 年成立粤军第1 师第4 团, 1923 年改称第1 师第2 旅第4 团, 1925 年冬改称第4 军第11 师第32 团, 1928年扩编为第4 军第12 师,辖三团。同年冬缩编为广东编遣区第1 师第2 旅。1929 年改称第四师第123 旅。1931 年6月,扩编为第2 军第4 师。1936年,改称第154师团。
1937年8月,以第153、第154师为基础在广东从化成立编成第63军。10月,第154师改隶第83军参加淞沪抗战。11月,第186师拨入该军。12月该军属第4战区第12集团军。1938年10月,该军在博罗等地作战。10月21日,第153师弃守广州。该军退守清远增城、从化。
1939年1月,第154师拨入,该军改辖第153、第154、第186师,组织东路守备军在宝安、龙华东莞作战。在新丰龙门、从化参加第4战区1939冬季攻势作战(1939年12月8日至1940年1月16日)。
1940年4月,第154师与第62军所属第152师对调,该军改辖第152、第153、第186师。12月,第152师开赴粤北守备英德、翁源。1943年8月,第186师调赴潮汕作战,拨隶闽粤赣边区总部指挥。1945年,军部率第152、第153师、暂辖独立第9旅在广东翁源连平、和平及江西定南、龙南等地参加湘粤赣边区作战(1945年1月中至2月中)。抗战胜利后驻防东江。
1946年5月,整编为整编第63师,调离广东。师部率第153、第186旅分驻江西南昌和九江、安徽芜湖、南京,隶属南京卫成总司令部指挥;第152旅隶属上海警备司令部指挥,分驻上海、南汇、浙赣路沿线。1947年2月至5月,第152旅驻芜湖。4月至1948年3月,师部驻芜湖。1947年6月,第153旅北调,属陆总郑州指挥所第4绥靖区。7月初在豫东经民权开赴定陶,参加鲁西南地区作战(1947年6月下至7月下)。7月9日至10日该旅在定陶被歼灭
1948年3月师部率第152、第186旅北调。6月,第186旅驻江苏徐州主力驻安徽固镇、蚌埠。8月底由津浦路调苏北宿迁炮车镇,9月初到宿迁新安镇。9月恢复军师番号。11月初参加淮海战役,11月11日在邳县窑湾镇被歼灭,军长陈章阵亡,第152师师长雷秀民被俘。
1949年1月,在粤北曲江重新成立第63军,属第4编练司令部,下辖第152、第186师,防守南雄、曲江、始兴。10月6日,放弃曲江,沿西江向粤桂边境撤退。11月29日,进占廉江。12月1日,在廉江被歼灭。残部海运海南岛重建。军部在榆林,下辖第152、第186、第321师,分驻陵水、崖县、保亭等地。1950年4月被歼灭一部,其余由榆林海运台湾高雄基隆,缩编为独立第63师。
历任军长(整编师师长):
张瑞贵(1937.8.22-1946.8)
林湛(1946.8-1948.10.16)
陈章(1948.10.16-1948.11.11阵亡)
刘栋材(1949.1.8-)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7 10:49
目录
概述
东北军第63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