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大街
斯图加特的市中心步行街
国王大街,南京路,春熙路,是这里的文化,经济,政治,商业中心。这条大街从中心火车站开始,直贯市中心,宽敞平坦,到处是商店,购物中心,宫殿楼阁,显得繁华而高雅。街上有公共设施可以供游客停坐休憩,更多的是咖啡馆啤酒园,要上一杯咖啡,或者一杯啤酒,就可以舒适地坐在那里歇脚并观望街景了。
斯图加特不算大都市,不过,斯图加特却是个很有特色的城市:这里是德国著名的汽车工业区,梅策德斯-奔驰总部及令人神往的跑车保时捷总部所在地。然而,这里又没有工业区的喧哗,污染,城市建筑散落在山上,山谷和水边,显得幽静舒适,甚至令人感到置身度假胜地。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黑格尔和席勒的故乡,还有哪里曾经同时产生过文明史上如此重要的哲学和文学大师呢?
在1811年前,这条大街叫大城壕街,是当时的斯图加特城壕沿街。1811年,在国王弗里德里希统治下,此街扩展到席勒大街,直到那里的国王城门下,并改名为国王大街。
国王大街北段街口,正对着火车站的兴登堡大楼建于1928年,以当时的帝国宰相兴登堡命名。后来被二次大战的炮火毁掉,重建。今天,是购物,电影娱乐中心。
从火车站穿过地下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林荫道展现在我们面前。左边是斯图加特游客信息中心,可以在那里免费得到斯图加特实用信息。
再往前走,经过左边的圣厄贝尔哈特教堂,左侧就是闻名的皇宫广场了。
右侧的,建于1855年,呈后古典主义风格,有26根古希腊艾奥尼亚风格的大石柱。在国王时代,这里是举行皇家庆典的地方。今天,大楼里有斯图加特股票市场,还有各种商店,咖啡馆等。坐在楼上的维多尼亚风格的咖啡馆里,可以俯瞰对面的皇宫广场。
前面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凉亭,旁边是克里斯多夫大公爵纪念雕塑。
位于国王大街中部的皇宫广场,是这条大街的中心舞台: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板栗树林荫道分列两旁,广场正中是庆祝石柱,两侧是带着希腊神话传说人物雕塑的喷泉,正对着是巍峨宏大的新皇宫。阳光下,人们在皇宫广场的长椅上,草地上休憩,和鸽子和小鸟一样悠闲自在,有朋友说,这里真象天堂。
新宫殿建于1747至1806之间,历时近60年,凝聚了几代建筑师和工匠的心血,里面有365个房间,正好是一年之天数。当年,一个维也纳的专栏作家讽刺说,在这里只有闰年显得狭仄。
德国著名文学家哥德当年来到斯图加特,写文章赞美王宫广场:“高尚,自由和广阔”。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赞美国王大街。
新皇宫右侧是国家艺术博物馆,里面有重要的奥托-迪克斯(Ottodix)的收藏。由于楼顶有金鹿雕塑,被本地人称为金鹿宫。前面的板栗树荫下安置着法国雕塑家迈约尔(A. Maillol 1861-1944)的人体雕塑:夜。丰满的人体,深邃的思想。
皇宫广场左侧是,建于十三世纪,连拱廊式,呈文艺复兴风格。今天是州博物馆所在地。
老宫殿旁边,留心的游人可以找到雕塑家道西尔于1970年创作的黑色花岗岩,上面镌刻着哲学家E 布洛赫的话语:“1933年到1945年,排斥,驱逐,拷打,打死,吊死,毒气毒死。纳粹暴政统治下的数百万受害者恳求你:绝不再重复!”历史的反省,现实的警告。
与皇宫广场相对的位于国王大街西边的小宫殿广场建于1968年,曾是这里游客喜爱聚会的地方。当时,可以拾级登高,在阶梯上坐着休息,观望对面的王宫和下面行色匆匆的游人。可惜台阶最近已被拆除,代之以修建中的国家新艺术馆。在小宫殿广场的前面是卡德尔的活动金属雕塑,是斯图加特城市的标志。
紧邻着的是这里的购书中心维特威尔Wittwer,在这里可以浏览和购买全德国最新出版的各种书籍。
在国王大街和老皇宫之间,座落着德国城市最美的广场之一--席勒广场。著名文学家,哥德的朋友席勒出生在斯图加特郊区的马巴赫,在斯图加特皇家大学学习了8年,1782年,席勒在这里写下了他的著名戏剧“强盗”,影射讽刺了暴虐的国王奥根。因此,被监禁了两个星期,并禁止写作,禁止和外国(巴登王国)联系。后来,在一个斯图加特举城庆祝之夜,诗人逃往到巴登王国曼海姆,后来流亡到德国其它地方。直到11年后,暴君死去,他才又得以回到家乡,作为教授和著名诗人受到家乡的热烈欢迎。在他去世后,斯图加特人塑了他的半身象,安放在老皇宫广场,并将广场易名为席勒广场。1913年,斯图加特人又重新为他塑像:身着古典长袍,头戴月桂花冠,右手持文卷,左手持象征戏剧和诗歌的七弦琴。今天,我们看到的即是。
国王大街南端转左是厄贝尔哈特大街,街角53号,即德国著名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故居。1770年,黑格尔出生在这幢朴素的楼房里。今日,这幢座落在街角的建筑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一至三楼陈列了哲学家的生活和写作的经历,也可以看到斯图加特十八世纪末的市民生活环境。
在博物馆的墙壁上写着黑格尔的名言警句,比如:
“人类历史是对自由认识的发展过程。”强调了自由的追求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历史不是幸运的基础,幸运的时代在历史上只是一张白纸。”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记载常常发生在人类不幸的年代。和中国的名言“国家不幸诗家幸”可互为解释。
“在哲学里,人们当然要离开直接经验的基础。哲学的世界是思想,必须让听觉和视觉离开。”这表明了哲学家的思考基础,及他坚定不移的唯心主义理念。
“真理即完整。”表明了认识事物的整体的重要意义。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里的,被中国人引用的最多的名句
“不见森林,只见树木”,即从这里产生。
文化的环境产生文化的大师,在国王大街上,曾聚集着斯图加特著名的出版社:比如阔塔 (Cotta),福兰克(Franckh),厄尔本(Elben),哈尔贝尔格(Hallberger) 等出版社。特别是阔塔出版社,是德国经典文学比如席勒,哥德等著名文学家的定点出版社,在德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
斯图加特不仅产生了哲学家黑格尔,文学家席勒,还产生了许许多多诗人,比如默里克,豪夫等。数百年来,人杰地灵,诗人辈出。这里是维也纳通往巴黎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也是世界著名文化人的过往逗留之地。
这里的马克尔特酒店从1858年开业以来,接待过著名音乐家瓦格纳,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不知道安徒生的“国王的新衣”是否是在这里得到的灵感?
1955年5月,托马斯曼接受席勒基金会的邀请,来到斯图加特,在国家剧院作了著名的席勒演讲。呼吁“被政治分裂的世界在真和美的旗帜下再次联合起来。”他的呼吁对今天依然有效。
法国戏剧家,“等待多戈”的作者,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从1966年到1986年间,常常到这里导演他的电视剧。
文学家安德尔希1955年在斯图加特南德电台工作,主持广播杂文节目,发现了许多文学新人,比如后来闻名文坛的延斯,巴赫曼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等人。他还和哲学家阿多诺一起制作节目。那时,他常常在国王大街的一个咖啡馆里和朋友们聚会。当时,年青诗人恩岑贝尔格也在这里作“读者文摘”的翻译,同时,作安德尔希的节目编辑助手。两年后,作家海森布特尔接替了安德尔希的工作。他写道:
“我所写作的一切,都是发生在这里,染上了这里的色彩。对我而言,斯图加特永远是一个散步的城市。”
在斯图加特散步,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5 14:2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