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稻3号
水稻品种
国稻3号(中8优6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新质源优质不育系中8A和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新选育的优质、多抗恢复系R8006组配的一个米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三系杂交晚籼稻新组合。2004年分别通过江西省和浙江省品审会审定。
产量表现
2001年参加浙江省金华市连晚试验,亩产517.5公斤,比对照增产7.8%,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参加江西省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区试,平均产量405.81公斤,比对照晚籼19号增产17.58%,产量居同熟组第一位,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江西省续试,平均亩产463.62公斤,比对照赣晚籼32号增产10.36%,达显著水平,产量居同熟组第一位。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亩产52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6%,达显著水平;2003年续试,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2001年浙江省金华市生产试验,亩产529.3公斤,比对照协优46增产9.6%。
米质表现
该品种米粒外观晶亮透明,有香味,米质达国标优质米3级。江西省区试米质分析结果为:糙米率80.7%、整精米率62.3%、垩白粒率9%、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20.1%、胶稠度50mm、粒长7.2mm、长宽比3.4。
抗病性
江西省区试安排的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结果为:苗瘟4级、叶瘟3级,穗瘟0级;浙江省“8812”协作组抗性鉴定结果,该组合稻瘟病抗性为1级,白叶枯病抗性为5级,表现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
生育期
该组合在江西作双季晚稻栽培,播种期为6月15~20日,10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栽培技术
1、播种:在江西作连晚栽培播种期为6月15日~20日,秧田亩播种量7.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0.9公斤。
2、移栽:移栽时秧龄掌握在30天内,6~7叶龄,带蘖3~5个,插秧密度一般为6×7寸,每亩插1.4万丛左右,落田苗数达7~7.5万苗。
3、肥水管理:秧田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7.5公斤作基肥。大田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基肥用水稻专用肥每亩50公斤,后期可根据长势、长相适当使用穗肥。每亩总施用纯氮量约10公斤,约为2∶1∶1。水浆管理原则上做到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及时搁田,多次轻搁,浅水养胎,保水养花,湿润灌溉,防止断水过早,防止早衰。
4、病虫防治:主要防治螟虫稻飞虱卷叶虫
2004年江西审定,编号:赣审稻2004027
亲本来源:中8A(♀)中恢8006(♂)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类型: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适种地区:浙江、江西
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后,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8A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组合(曹立勇等, 2006)
品种来源:中8A×R8006杂交选配的杂交晚稻组合。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0天,比对照赣晚籼32号早熟2.4天。该品种长势繁茂,茎杆粗壮,剑叶稍卷挺直,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较大,后期落色好。株高101.7厘米,亩有效穗20.1万,每穗总粒数126.2粒,实粒数97.1粒,结实率76.9%,千粒重26.4克。出糙率80.7%,整精米率62.3%,垩白粒率9%,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20.1%,胶稠度50mm,粒长7.2mm,长宽比3.4,米质达国标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4级,叶瘟3级,穗瘟0级。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2年平均亩产405.81公斤,比对照赣晚籼19号增产17.58%,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平均亩产463.62公斤,比对照赣晚籼32号增产10.36%,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0.9公斤。移栽时秧龄30天以内,叶龄6-7叶,带蘖3-5个,栽插规格20×23厘米,每亩1.4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达7-7.5万。每亩总施用纯氮量约10公斤,N:P:K为2:1:1。水分管理做到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及时搁田,多次轻搁,浅水养胎,保水养花,湿润灌溉,防止断水过早,防止早衰。综合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江西省各地均可种植。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01 16:56
目录
概述
产量表现
米质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