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息和文献联合会
非官方性国际学术组织
国际信息和文献联合会,非官方性国际学术组织。
历史沿革
其前身是1895年比利时两名律师P.-M.-G.奥特莱和H.-M.拉封丹在布鲁塞尔创立的国际目录学会(IIB)。
1931年更名国际文献学会(IID),1938年改称国际文献联合会(FID),1988年改现称,缩写仍为FID。
从1895年开始,出版《协会公告》。FID是一个在国际范围领导着有关信息产品、系统和方法的开发、生产、研究和利用的组织与个人的专业联合会。
它的会员资格范围包括:国家会员、国际组织会员、机构会员、公司会员、个人会员和资助会员。
下设机构
下设5个地区委员会:FID/CAO亚洲太平洋地区委员会,FID/CLA拉丁美洲地区委员会,FID/NANE北部非洲和近东地区委员会,FID/ROE欧洲地区组织,FID/GIIS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高速公路促进组织;
7个专业委员会:FID/CR用于知识组织的分类专业委员会,FID/II工业信息专业委员会,FID/IP信息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FID/IPI智力产权专业委员会,FID/FI信息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FID/SD社会科学信息和文献专业委员会,FID/ET教育与培训专业委员会;8个特别兴趣小组:FID/ARM档案和记录管理小组,FID/BFD银行、金融和保险信息小组,FID/EI环境信息小组,FID/EIS行政信息系统小组,FID/IPA公共管理信息小组,FID/MIP现代信息人员的任务、职责和发展小组,FID/OE组织优势小组,FID/SCRM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小组。FID鼓励所有会员参加全部FID的15个专门委员会和特别兴趣小组的活动。
FID辟有知识论坛,其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国际信息联盟。其倡导一个观点:“信息是一种关系生死存亡的资源。”“信息在国际、国家、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是一种必要的资源。”1979年8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代表中国正式申请加入FID。
1980年9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FID第40届大会上,一致通过接纳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代表中国为国家会员。自2000年起,FID因财政问题停止活动。
参考资料
国际信息和文献联合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2 22:3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下设机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