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艺术奖是由中国《公共艺术》和美国《
公共艺术评论》两家期刊于2011年共同创立的奖项。
奖项概况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公共艺术》杂志主编汪大伟担任论坛组委会主席。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将为我们带来最新的国际信息,并为国际公共艺术提示多元的发展方向。
中国《公共艺术》和美国《
公共艺术评论》两家期刊于2011年共同创立了“国际公共艺术奖”,以“地方重塑”为主题,选择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在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期间的作品。评委为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土耳其、中国的策展人、公共艺术和当代艺术评论家,并在全球范围推举15位研究员,由他们提名了141件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在不同层面上具有标杆性,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公共艺术的基本内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
历届回顾
2013年
2013年4月12日至15日将在
上海大学举行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和公共艺术论坛。
截止2011年10月 31 日,共收到由全球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推荐的141个优秀公共艺术案例,涵盖装置、建筑、雕塑、壁画、行为、活动等多种类型,其中许多作品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并曾获得过奖项;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来自较为贫穷、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公共艺术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人们的观念,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带来新的希望.
2012年5月10日至11日,《公共艺术》杂志在上海组织召开了评审会,评选入围案例。邀请前英国
利物浦双年展行政长官路易斯·比格斯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评审团成员由多年从事、策划公共艺术项目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包括美国《
公共艺术评论》杂志主编杰克·贝克,荷兰阿 姆斯特丹艺术和公共空间基金会主管弗尔雅·厄尔德姆奇,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MOT)总策展人长谷川祐子,
巴西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教授卡提亚·坎顿,中国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公共艺术》主编汪大伟教授。在为期2天的评审中,经过激烈讨论,评委制定出入围作品(项目)的必备标准,同时评选出26个最佳案例,其中6个案例入选最后大奖。
国际公共艺术奖评选活动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成为主办方。“国际公共艺术奖”的评选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公众视野,建立一个强大、广泛的全球公共艺术网络,也能促进公众更好地理解公共艺术概念,并积极参与公共艺术的建设。
2024年
2024国际公共艺术奖在全球共征集到78个案例参评案例,形式涵盖了装置、建筑、雕塑、壁画、行为表演、活动等多种类型。评委们围绕评选标准,充分挖掘“地方重塑”的公共艺术价值理念,遴选出34件入围案例。入围案例反映出近年来全球公共艺术实践在理念和方式上的创新探索,体现了公共艺术发展趋势与价值引领。
获得2024国际公共艺术奖的案例分别是: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玛琳娜·梅尔斯和托德·博斯(Marlena Myles & Todd Boss):《达科他精神漫步》: (Dakota Spirit Walk)
拉丁美洲地区获奖案例:比阿特丽斯·冈萨雷斯(Beatriz González):《无名光环》【Auras Anonimas (Anonymous Auras) 】
非洲地区获奖案例:“巢”艺术团体(The Nest Collective): “缺失部分”项目(The Missing Bits)
西中南亚地区获奖案例:Anga艺术团体(Anga Art Collective):“kNOw学校”项目(kNOw School)
大洋洲地区获奖案例:爱丽丝·佩姬(Alison Page)和尼克·拉恰伊扎克:《海陆之眼》(The Eyes of the Land and the Sea)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获奖案例:李豪:《盛放》——“花火计划”(Blooming Time - Program SPARK)
欧亚地区获奖案例&2024国际公共艺术奖全球大奖:布里佐·乌雷蒂尼(Fabrizio Urettini):“会说话的手”(Talking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