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派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关系流派。它形成于
冷战时期,以英国为中心,长期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主流之外独立发展,并且在冷战结束之后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不断扩大。
缘起和发展
1959年,在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赫伯特·巴特菲尔德等人的倡导和美国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一批来自学术界和外交界的人士成立了“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以定期会议的形式开展学术研究。这通常被视为英国学派的开端。
对学派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并成为新生代研究学者研习对象的核心成员或者经典作家有爱德华·卡尔,曼宁,巴特菲尔德,怀特,布尔,沃森,约翰·文森特等人。
当代著名学者有
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David Armstrong,Tim Dunne,Andrew Hurrell,Robert Jackson,Alan James,张勇进等人。
文化特征
1、方法论——传统主义研究方法
2、本体论——国际政治本质多元
3、价值论——伦理取向中兼顾
理性主义传统
怀特认为,理性主义是关于理性本身就是知识源泉、理性高于并独立于感知的理论“,意味着”符合事实的观念以及对个人真切利益的理解”。
三大特色
理论特色之一就是以国际社会为研究主题。无论是英国学派的经典派, 还是当代派, 他们都把国际社会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主题, 国家组成的无政府社会是英国学派的核心思想, 在一定的意义上, 英国学派就是国际社会理论。有关国际社会的理论思考, 的确可以像一条线那样, 把众多英国学派学者联系在一起。 曼宁在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系首倡要以国际社会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主题, 认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怀特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视野审视了国际理论的范式, 赋予国际社会这一概念更为丰富的内涵。
英国学派的第二个理论特色是, 英国学派在探讨国际社会理论时, 坚持的是理性主义思想传统。提起理性主义, 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经济人的手段- 目的的计算。
与理性主义特征密切联系的是英国学派的中间道路倾向, 是英国学派的第三个特色。怀特在论述三种思想传统时, 曾明确地指出, 在某种程度上, 理性主义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要素所吸引, 但是它占据了两个极端的中点, 理性主义是介于现实主义和革命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布尔也认同怀特的观点, 认为格劳秀斯的国际社会思想既不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也不是康德的世界主义, 而是认为国家和国家统治者在处理相互关系的时候, 受到规则的约束, 并共同构成一个社会。
国际社会理论
1,国际社会理论的生成
2,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3,国际社会学派
伦理维度
1,伦理取向
2,秩序与正义——布尔划分,对立统一
3,主权,人权与人道主义干涉
4,多元主义到社会连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