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在美国举办的比赛
Intel ISEF共设立了: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老年学、数学、医药与健康学、微生物学、物理学、动物学以及集体项目。
简介
Intel ISEF奖项分大奖(又称学科奖)、专项奖和政府奖,共计600多个个人和集体奖项。每个参赛项目至少要接受四次评审。每个学科的大奖项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奖金分别为3000、1500、1000、500美元。此外,还有由Intel公司、科学服务社和近70个赞助企业、科学社团和政府提供的价值超过150万美元的奖学金、暑期见习研究、野外科学考察机会和实验设备。每年还有2名竞赛的优胜者获得去瑞典斯德哥尔摩观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资助。
活动历程
每年5月,Intel ISEF在美国的不同城市举办。主办城市组委会负责活动设备、招聘评委、招募志愿服务人员、安排选手的参观活动以及为Intel ISEF募集近100万美元的资金。但是主办城市非常乐于举办这种国际性活动并引以为自豪。在Intel ISEF的举办过程中,将会给举办城市的经济带来近800万美元的收益。
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12年级(初三—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竞赛学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它为全球最优秀的小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每年有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1500名的青少年科学家为赢得16个科学类别和1个团队项目类别的总价超过400万美金的奖学金和奖品展开激烈的角逐。 第59届Intel ISEF将于2008年5月12日到17日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举行。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是由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其前名为科学服务社(Science Service)于1950年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发展而来。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是设立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作为对支持赞助ISEF的企业回报,科学服务社把竞赛的冠名权授给领衔赞助的企业。每届Intel ISEF都在美国不同的城市举办,这一赛事迄今已有59年的历史。1996年,英特尔公司投入巨资成为该竞赛的领衔赞助,并通过一系列的支持活动来推广这一赛事。随后的10多年来,英特尔逐步开发、提升了给予学生的奖励,增设教育家论坛(Educator Academy)和与大赛相关的其他活动,使得大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从2000年起,英特尔公司开始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合作,每年赞助中国学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Intel ISEF总决赛。迄今为止, 已经有180名中国学生带着117个项目参加了这一赛事, 获得了128个奖项。2004年,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举办的第55届Intel ISEF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高中生朱元晨,凭借“3D计算机图形”项目成为Intel ISEF顶级奖项 ――“英特尔基金会青少年科学精英奖”的三名得主之一。
Intel ISEF每年邀请1,000多名不同科学和工程学学科的专家,包括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负责评判项目,并在大奖赛期间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每位Intel ISEF评委必须拥有博士学位,或拥有8年相关科研经验。裁判由主办机构的组委会遴选。
Intel ISEF2008年的竞赛学科包括:行为和社会科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老年学、数学、医药和健康学、微生物学、物理学、交通工程、环境管理和动物学,以及团队项目。
Intel ISEF教育家论坛(Educator Academy)是英特尔公司在Intel ISEF期间专门为全球的教育专家举办的活动。论坛汇聚来自世界各国的超过100位教育界专家,围绕着科学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从2001年开始,先后有17位中国的专家参加了教育家论坛活动。2008年英特尔公司将继续邀请3位中国教育专家和1位教育界政府官员出席论坛。
中国参赛ISEF的情况
迄今,共计180名中国学生的117个项目入选了ISEF,并赢得了128个奖项。
来自北京、上海、安徽和浙江4省市的18名学生,8个项目获得决赛资格。在最终的角逐中,共有6个项目,12名学生获得了6个奖项,这是中国青少年代表团首次参加Intel ISEF国际大赛。
2001年第5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福建、广东的16名学生,11个项目获得决赛资格,共有9个项目,13名学生获得了17个奖项。
2002年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江苏的21名学生,13个项目获得决赛资格,共有8个项目、14名学生获得17个奖项。
2003年第54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厦门中学曾国寿老师获得“英特尔杰出科技教师大奖”(因非典事件,本年度参赛学生于2004年赴美参赛)。
2004年第5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广东和山西36名学生,24个项目参加总决赛,共有16个项目,25名学生获得32个奖项。
2005年第56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山东、辽宁、四川和甘肃的32名学生,22个项目参加总决赛,共有12个项目,17名学生获得22个奖项。
2006年第57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
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福建、湖北、广东、吉林、河南、四川和甘肃的29名学生,22个项目参加总决赛,共有12个项目,16名学生获得16个奖项。
2007年第58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
共有24人参加、参赛项目17个,共获得13个奖项,其中专项奖5个,等级奖8个。北京、上海、湖北、福建、天津、辽宁、吉林、成都分别有项目获奖。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都获得学科一等奖兼最优秀项目奖。
2023年第74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由27名青少年组成的中国科协代表团参赛,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系统软件、物理与天文、化学、生物医学等15个学科。中国科协代表团最终在本次大赛上共获得11项学科等级大奖,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6项。其中上海青少年共获得学科一等奖2项、学科四等奖3项,并摘得本届大赛最高奖之一的克瑞格·贝瑞特创新奖(craig r. barrett award for innovation),这是中国学生时隔近20年后再次获得大赛最高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3 21:24
目录
概述
简介
活动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