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报
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理论刊物
立宪派喉舌《国风报》上海创刊,1910年1月,《国风报》在上海创刊。该刊设论说、时评、著译、调查、记事等栏目,但以论说为主。该刊在创刊号中称“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常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梁启超是该刊的主要编辑、撰稿人,每期半数以上的文章均出自其手,所有稿件都由梁启超在日本大体编定后,才寄至上海印刷出版。协助梁启超担任编撰的主要有汤觉顿、麦孟华等人,《国风报》是《政论》杂志停刊以后,康、梁立宪集团的主要舆论工具。
创办背景
20世纪初期,满清政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江山,不得不改变顽固态度,采取了包括废科举、设学校、派游学、裁冗员、保护民族工业等在内的改革措施;同盟会成立后,在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威胁下,又加快了改革的步伐;1906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又同意成立带有议会性质的咨议局和资政院。清政府这些改革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阻止、削弱和扑灭革命斗争、防止自己垮台。
此时资产阶级改良派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地主、官僚们一道积极组织团体,发起立宪运动,敦促清政府力图不经过革命,把专制君主国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国。《国风报》就是康有为梁启超为宣传和推动立宪运动而创办的一个著名刊物。
《国风报》的前身是《政论》。《政论》 ,1907年10月创刊于上海,设有演讲、论著、批评等栏目,蒋智由主编,共出7期,是梁启超将保皇会改组为国民宪政会、政闻社后的机关报。1908年8月清廷以“纠结党羽、化名研究时务、阴谋煽乱、扰害治安”为名,查禁了政闻社,《政论》停刊。但向以在政治运动中注重报刊宣传、舆论发动的梁启超岂肯善罢甘休,遂有了《国风报》问世。
刊物创刊
内容主旨
《国风报》为旬刊,1910年2月20日创刊于上海,发行人是何国桢,实际主持人为梁启超,设有谕旨、论说、时评、调查、记事、法令、文牍、谈丛、文苑、答问、附录等14门类,每期约80000字,最高发行量达3000份,是当年立宪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
梁启超在《国风报》上使用的笔名是沧江,该刊是他在日本大体编定后,寄至上海印刷出版,每期刊物半数以上的稿件,出自他之手笔,协助其编辑工作的有康有为弟子兼女婿麦孟华、汤觉顿(笔名明水)等。
《国风报》“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常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国会与义务》、《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责任内阁与政治家》、《立宪国诏旨之种类及其在国法上之地位》等较有影响的文章,论及国会、内阁、官制、财政、实业、外交等问题,对当时立宪的理论和运动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也阐述了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必要性,论述了君主立宪制的构想,主张改革财政制度,鼓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实业和金融,还对国情作了多方面调查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直至辛亥革命前的1911年7月停刊,共出53期。
《国风报1~10(繁全竖排版)(套装共10册)》据原版期刊影印,收入《中国近代期刊汇刊·第二辑》中,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提供参考资料。
报刊主编
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维新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当时的期刊编辑大家。除《国风报》外还主编过《中外纪闻》《清议报》《新民丛报》等10几种刊物。因其“创刊杂志如此之多、声势如此之大”,有人称他为“吾国杂志界之元勋”,是那一时期“所向披靡”的改革宣传家,国内一流人物,“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乡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他第1次提出“党报”观念,力主改革副刊,强调小说为政治宣传服务,为中国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革命”,开白话文风气之先,所作论文流利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近现代史上许多杰出报刊工作者,包括邹韬奋等都对梁启超非常倾倒,范文澜说他是一个“天才的宣传家”,吴玉章说他的文章有“震撼人心的作用”,郭沫若评价他的文章能“令人心醉”。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资产阶级改良派”是个贬义词,对梁启超本人的评价一直不高。现在应当抛却历史偏见,如当今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说:“其实“改良”和“改革”,外文是一个词。在还不具备革命的条件下,进行改良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这种改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起进步作用,就应该肯定。”《中国近代报刊史》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9 22:59
目录
概述
创办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