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展览馆
北京市海淀区历史博物馆
圆明园展览馆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北路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的历史博物馆,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全年开放(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免费向公众展示。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468件/套,珍贵文物9件/套,年度观众总数430000人。
历史沿革
圆明园在北京市西北郊海淀东北,占地350公顷,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通称“圆明园”。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经营和建设,历时150余年,建成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被皇帝特称为“御园”。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众多的名园胜景,吸收了西洋的建筑形式与造园风格,并将各种园林风格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世界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营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高度文明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但不幸的是,这座一代名园竟于1860年和1900年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野蛮焚毁和洗劫后,所有建筑、文物都已荡然无存,成为一片废墟。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圆明园遗址十分重视,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并在1976年成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对遗址进行保护、整修和利用。1979年,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圆明园园史展室,1985年,在西洋楼--远瀛观遗址西侧新建圆明园展览馆。圆明园展览馆为新型建筑材料活动用房,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馆内展出再现圆明园盛况的全景鸟瞰油画,全景沙盘,呈现圆明园昔日优美国林建筑景观的“圆明园四十景”、“西洋楼二十景”图片及部分景区的建筑模型以及反映圆明园遭劫、圆明园复苏为主题的历史照片及有关书籍和部分实物。
展厅分布
展览馆共两个展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的大部分以圆明园的营建、盛况为主要内容,第二展厅的部分为圆明园罹难、圆明园复苏的有关资料。展品总数为150件,整个展览以图片、照片为主,模型及实物为辅,每件展品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
展览馆附设导游、讲解业务并在录像厅全天连续播放国史录像片《中华第一园的毁灭》。为方便游人,在第二展厅销售有关圆明园文史、录像资料及旅游纪念品
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座能享乐的园林。
馆藏介绍
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468件/套,珍贵文物9件/套。
圆明园三园
只有在圆明园展览馆里才能从微缩模型上看到圆明三园,欣赏着“园中之园”的瑰丽景色。这既是圆明园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就在1860年仲秋的一天,英法联军在大肆抢掠之后,纵火将圆明园烧毁,从此圆明园从国人的视线中消失。120年以后,圆明园展览馆按原貌制作了微缩模型并以大量的珍贵文物、图片和影视资料详细介绍圆明园的景观,再现了一代名园曾有的芳容英姿。 展览馆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长春园西洋楼遗址景区内。这座建筑像学富五车的师长,每天不知疲倦地向参观者讲述着这里过去的故事。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朝廷筹措大量钱款,在北京西郊修建环绕福海的圆明、绮春、万春三园,开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设置罗列国内外名胜40余景,亭台楼榭150多处,其中除造型独特、结构精巧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用长廊、墙垣、甬道、桥梁连接,并与自然景物结合,构成人间的仙山琼阁,其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无法衡量。站在展览馆的微型模型面前,人们的思绪时断时续,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似乎又闪现在人们眼前,冲天的火光中,魔影在狞笑,作为全人类宝物的圆明三园,此时只有哭泣而别无选择。
绮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西洋楼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历史故事
圆明园遗址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公园,其西洋楼遗址的残垣断壁,147年来仍巍然屹立,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水法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组喷泉建筑,占地1万平方米,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喷泉从大型狮子头口中喷出,沿着七级水盘,形成瀑布。池中有一个梅花公鹿,鹿角分为八叉,喷水八道,在鹿的周围有十只状似奔跑的猎狗,猎狗的口中喷水,直射鹿身溅起层层的水花,俗称猎狗逐鹿。 当喷水池中所有的喷泉全部开放的时候,犹如山洪暴发,声传数里。大水法遗址现遗存有石龛和三座喷水池。观水法位于大水法对面,坐南朝北,是清帝观赏大水法喷泉之处。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有宝座,后面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观水法平台现仍遗存,宝座后面原五件石屏风和两座方塔,1927年散失到北京大学校内朗润园。1977年由圆明园管理处运回,并在原址复位。大水法石龛已成为圆明园遗址的形象代表。
相关书籍
展览馆近年研究出版了《圆明园史简介》、《一代名园的兴衰》、《一代名园圆明园》、《圆明沧桑》等书籍。
相关景点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御选语录》的总序中称:“朕膺元后父母之任,并非开堂秉佛之人......但念人天慧命,佛祖别传,拼双眉拖地以悟众生,留无上金丹以起枯朽”。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交通资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北路圆明园公园内。 乘车路线:特4、特6、22路专线、运通104、运通105、运通205、301、303、330、331、332、333、346、355-365专线、362、375、384、394、716、717、718、801、808、810、814、951路公交车。
开放时间:7:00-17:30。
票价:10元;学生5元。
周边景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颐和园。
公交汽车:乘331、333、810、814、特6路圆明园站下车。
参考资料
资讯详情.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
资讯详情.国家文物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8: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