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old)是绣球科绣球属的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枝暗红褐色或灰褐色,具凹条纹和圆形浅色皮孔;叶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圆锥状聚伞花序尖塔形,萼片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花瓣白色,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药近圆形;蒴果椭圆形;种子褐色,扁平;花期7-8月;果期10-11月。小花呈球状聚生于枝顶端,犹如大绣球,故得此名。
形态特征
灌木或
小乔木,高1-5米,有时达9米,胸径约20厘米;枝暗红褐色或灰褐色,初时被疏柔毛,后变无毛,具凹条纹和圆形浅色皮孔。叶纸质,2-3片对生或轮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密集稍内弯的小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糙伏毛,下面于
叶脉和侧脉上被紧贴长柔毛;侧脉6-7对,上部微弯,小脉稠密网状,下面明显;叶柄长1-3厘米。
圆锥状
聚伞花序尖塔形,长达26厘米,序轴及分枝密被短柔毛;不育花较多,白色;萼片4,阔椭圆形或近圆形,不等大,结果时长1-1.8厘米,宽0.8-1.4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全缘;孕性
花萼筒陀螺状,长约1.1毫米,萼齿短三角形,长约1毫米,
花瓣白色,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渐尖;雄蕊不等长,长的长达4.5毫米,短的略短于花瓣,花药近圆形,长约0.5毫米;子房半下位,花柱3,钻状,长约1毫米,直,基部连合,柱头小,头状。
蒴果椭圆形,不连花柱长4-5.5毫米,宽3-3.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圆锥形,其长约等于萼筒;种子褐色,扁平,具纵脉纹,轮廓纺锤形,两端具翅,连翅长2.5-3.5毫米,其中翅长0.8-1.2毫米,先端的翅稍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常生长在海拔360-2100米的山坡疏林下、山谷、林缘、路边、山脊灌丛中。喜光,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及水涝。
分布范围
圆锥绣球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在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圆锥绣球繁殖方式一般为扦插、压条、分株繁殖。
圆锥绣球植物种子极其微小,而且存在复杂的休眠机制,由于种子繁殖难度较大,而且园艺品种遗传背景较为复杂,利用种子繁殖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多采用嫩枝扦插技术于每年的4-6月进行繁殖。4月中旬至6月中旬,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当年生枝条作插穗。插穗长4-5厘米,带1-2个节,如为顶芽,顶部保留2片嫩叶,如为中间茎段,将顶端2枚叶片剪去2/3,减小插穗蒸腾作用,并及时扦插于苗床中。
扦插基质可采用蛭石∶珍珠岩=3∶1,也可利用育苗基质,基质厚度为10-15厘米。扦插前,利用代森锰锌消毒液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插穗扦插前先用0.5%
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0秒,扦插密度为400株/平方米左右,扦插深度为3厘米。扦插完毕后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相对湿度在85%以上,以保持插穗不枯萎。根据天气情况,中午光照较强,温度较高时可进行适当遮荫。生根后喷水量应减少,只要保证叶片和基质适当湿润即可。基质温度适宜时,大约10天后开始生根,生根率可达90%,30天后可进行移植,上盆常规管理。
栽培技术
浇水:圆锥绣球多为肉质根,水分过多又易烂根,因此宜选择泥炭土为主要基质,再配田园土、珍珠岩、蛭石、松树皮等。然而,因为叶片面积较大,叶面蒸腾作用剧烈,圆锥绣球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盆栽植株在春季萌芽后应充分浇水,保证浇水次数,保持盆土湿润同时不宜过量,避免造成积水。
施肥:圆锥绣球喜肥,4-5月以氮肥为主,每15天随水施肥1次,保证营养生长,6-7月以磷钾肥为主,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花序增大并延长花期;9月以后控制浇水施肥,以利于枝条安全越冬。
光照与温度:圆锥绣球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高温不利于植株生长,降低品质。花蕾现色后,温度保持在12-15℃,可提高花色质量,并能有效延长花期。圆锥绣球叶面积较小,而且叶片纸质,喜光照,开花前需要充足光照,无需遮荫。夏季炎热天气要使用遮阳网进行遮荫,同时加强通风。
修剪:圆锥绣球的修剪多在花后或早春,圆锥绣球萌芽力强,且开花多在嫩枝,可在春季萌芽前进行重剪,防止植株过高。
病虫防治
圆锥绣球抗病虫害能力强,没有发现病虫危害现象。
主要价值
圆锥绣球味苦、辛,性寒,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治疟之功效,用于治疗疟疾、肺热喉痛、疥癣、肾囊风等症状。
圆锥绣球花序硕大,极美丽。盆栽用于阳台或天台装饰;适合林缘、池畔、路旁或墙垣边栽培观赏,也是花境常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