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卫生是
环境科学卫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
土壤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土壤引起的公害病,如镉污染引起的痛痛病;探讨制订土壤卫生标注准的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土壤卫生监测以及土壤卫生防护措施等。
简介
研究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土壤及其卫生条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项环境卫生内容。土壤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因素之一。人们由土地取得饮用水和食用植物,在地面建设房屋并从事各种活动,弃置各种废弃物于土壤中等等。人类除了有机会与土壤直接接触外,还可通过空气、饮用水和食用植物等途径间接与土壤发生联系。因此土壤卫生状况的好坏,对人类健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卫生的土壤应是不潮湿、清洁、
无污染,有利于提供合乎卫生要求的食用农作物和饮用水,因温度与气压的变化从土壤逸出的空气应无毒无害。
土壤经常受废弃物排放、污水灌溉、废气沉降、农药和施肥的污染,尤其人们毫无顾忌地滥用上地作为接纳有害废弃物的场地,投弃了许多土壤微生物所不能分解的或者超出其分解能力和缓冲性能的物质,以至于使土壤成了污染物的贮库。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断地通过空气、水和植物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没有卫生的土壤,不可能有符合卫生的空气、饮用水和食物。
卫生问题
土壤生物性污染可传播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土壤受病人和病畜粪便的污染后,粪便中的病原体能在土壤中存活相当一段时间或在土壤中发育成熟,通过直接接触、饮水和食用农作物,使人感染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粪便无害化处理是有效的土壤卫生防护措施。
土壤化学性污染可造成居民慢性中毒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镉,通过污水灌溉被水稻吸收,使长期食用含镉大米的消费者发生慢性镉中毒。石油化工废水的致癌、致突变有机化合物,因污水灌溉而污染农作物和水源,使灌区居民消化道癌症和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增加。某些金属冶炼厂的含氟废气沉降物,使土壤和农作物受到污染,附近居民发生慢性氟中毒。土壤中过量的氮肥可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过量的农药可在食用农作物残留并危害消费者健康。因此,对于种植食用作物的农田,应特别注意防止化学性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灌溉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某些工厂周围的农田改种经济作物等措施。
城市废弃物土地处理不当可恶化环境卫生条件
城市废弃物(垃圾、污物、污水)的处置,多从土地处理找出路,或填埋、或灌溉、或用作农肥。如果不按卫生要求进行处理,就不但散发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等有害气体和恶臭,促进蚊、蝇和鼠类孳生,而且还会污染水源,恶化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本卫生设施。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
天然土壤因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或可溶性无机元素离子的流失,造成食物和饮水中某些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过多或缺乏,而使人体生理失调或患病,例如碘缺乏所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氟过多所致的地方性氟中毒等。因此,明确地方病的病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年潮湿的土壤是不良的居住环境。住宅所在地可因地下水位高而常年潮湿,居民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中可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因此,选择住宅用地应符合卫生要求。
卫生防护措施
土壤卫生防护主要任务是控制污染土壤的污染源,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制订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卫生标准。为了便于控制土壤的化学性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订了土壤卫生标准(或土壤环境标准)。制订土壤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原则是: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到与土壤相邻的环境水、空气和食用植物中的浓度不得超过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而且不影响土壤的一般卫生状况,不影响土壤自净和硝化过程。垃圾、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有高温堆肥、卫生填埋和焚烧三种。英、美等国垃圾处理卫生以填埋法为多,同时发展了垃圾资源化技术。垃圾焚烧的热能利用从1960年代开始发展,主要是利用热能来发电。另外要防止垃圾焚烧时排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垃圾合理利用的新技术有橡胶、塑料再生和热分解技术以及制作垃圾固体燃料和填埋场沼气回收技术等。加强工业排出物和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有害固体废物。凡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浸出毒性的四性之一者均应列为有害固体废物。对有害固体废物应制订、颁发固体废物管理法规、条例和标准;加强有害废物管理,包括鉴别、标记、分类、贮存、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研究固体废物有害性的鉴别方法;对有害废物污染现场的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应进行净化处理,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科学使用农药,防止土壤污染。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和食物残毒,影响人体健康。使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现已禁用六六六类农药,同时,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