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背景值
农学领域术语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背景值是指各区域正常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简介
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积累和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自然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一个绝对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已十分困难的,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时,由于在不同土壤中同一元素的含量是不相同的,因此,用同一土壤类型的污染和非污染土壤的元素平均含量作对比,可能更为确切些。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背景值是指各区域正常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一般判断土壤污染的程度,是将土壤中有关元素的测定值与土壤背景值相比较。土壤背景值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概念:其一,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将污染区某元素含量与之相比,若超过该值,即为污染,超过越多,污染越重。其二,是将土壤类型考虑,规定未被污染的某一类型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为背景值。将受污染的同一类型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之相比,即可得知该土壤受污染的程度。
表示方法
关于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国内外没有统一的规定,常用表达方法有下列几种:用土壤样品平均值(x)表示;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表示(x±S,x±2S);用几何平均值(M)和标准偏差(D)表示(M±D)。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如下。
(1)对元素测定值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元素,用算术平均值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S)表示数据的分散度,用(x±2S)表示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
式中 —土壤中某污染物的背景值;
—土壤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值;
n—土样数量。
(2)对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用几何平均值(M)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几何标准偏差(D)表示数据分散度,用表示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
式中 M—土壤中某污染物的背景值;
—土壤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值;
n—土壤数量。
相关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作物的疏松表层,是由岩石风化以及大气、水、特别是动植物和微生物对于地壳表层长期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它介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之间,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系统,组成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能为作物生长提供水、空气和养分。可以说,土壤是绝大多数动、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活动场所。
土壤环境容量则是指一个特定区域的环境容量(如某城市、某耕作区等),与该环境的空间、自然背景值及环境各种要素、社会功能、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的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8 15: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