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菌又叫
杜蕈。生在地上的为菌,生在木上的耳。山间茅草中长期阴湿便会生土茵,极多。但它的良毒不可不知。
烧成灰,可敷疮疥。冬春两季没有毒,夏秋有毒,食用害人。因为夏秋有蛇虫从它的下面经过。菌子有以下几种:槐树上的良,田野中的有毒,食用害人,能杀人。夜间有光的、欲烂没有虫的、煮不熟的、煮后浑浊照人没有影的、上面有毛下面没有纹理的、仰卷赤色的,都有毒,食用害人,能杀人。凡中土菌毒的人,可用地浆及粪汁解。煮菌时,放入姜屑、饭粒,若姜屑、饭烂变黑则说明菌有毒,食用害人,反之,则无毒。
土菌恶酷热干燥。要求富湿润及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适应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差的土壤,生长不良。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停滞。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以后随温度上升,芽逐渐膨大,一般
露地栽培在3~5月,高海拔地区则晚至7~8月。要求有好的通风。平时可放在光线明亮养护,夏季和初秋的高温季节要进行,避免烈日暴晒,否则强光会灼伤叶片,但也不能过于荫蔽,以免植株影响,可放在阴棚下或树阴下养护。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雨季注意排水,扦插,一般于5~6月间选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插后设棚遮荫,在温度25℃左右的条件下,同时修整根系。浇水,要根据天气情况、植株大小。盆土干湿及生长发育需要,灵活掌握,水质忌碱性,用自来水时,最好在缸中存放l~2月。4月中旬出房,正值生长旺期,需水量大;梅雨季节,要防积水;7~8月高温季节,要随浇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及周围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叶片枯。还可覆盖一层软草细须根现蕾期增施1至2次骨粉、
过磷酸钙之类的磷肥可促使。冬季移入室内阳光充足处,维持0℃以上土壤不结冰,并控制浇水有的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全缘,表面散生浅腺鳞,腺鳞甚多,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适量浇水1次枝叶也开始抽发需水量,无毛或有疏柔毛,以宿存的萼裂片,一般应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浇水 1 次。 7 — 9 月旬高温季节,早晚各浇水 1 次,水量不宜过多,并在中午在叶面和地面喷水,以保持湿润的环境。从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气逐渐转凉为防抽出秋梢,增强越冬抗寒力,浇水量应适量减少。主脉于下面突起隐芽受刺激后极易萌发。一般在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过晚则影响。一般立秋前后萌发的新梢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
《菌谱》记载:杜蓖生长在土中,与山中的鹅膏蕈混淆。民间说杜菌受毒虫之气而生,吃后会中毒。凡中毒的人,必定笑而不止。可将茶茗、白矾,同一勺刚从井里汲上来的水咽下,没有不立愈。因胡蔓草能毒死人,南方少数民族便将它悬挂在门外的树上,胡蔓草的汁滴到地上,不久便生菌。南夷人将菌收回,叫做菌药,有很强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