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井山石殿
浙江省瑞安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井山石殿,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明、清重修,为人们祈雨之所。
历史沿革
圣井山石殿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原称许真君祠。传南宋绍兴年间建玉皇塔。根据《重修宝塔》碑载,现存玉皇塔为明清时期整修而成。
明万历年间,曾扩建(拟重建)。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1895~1902年),曾四次维修,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山门。
建筑格局
圣井山石殿由石殿和玉皇塔两部分组成。石殿坐西北朝东南,总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9平方米。现存建筑群为明代万历至清代光绪间的建筑,由山门、牌坊、前殿、后殿和左右厢房等部分组成,分布在一条东西向纵轴线上,形成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山巅玉皇塔与之呼应。玉皇塔,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由亭式塔和拜坛组成。
主要建筑
山门
山门为二柱一间三楼。额枋外侧题刻“光绪二十八年冬月重建”。额枋上悬匾额一方,前阴刻“许府圣庙”,后阴刻“圣井”,山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堵石墙。
牌坊
牌坊在山门和前殿之间,四柱三间三楼式仿木结构单檐悬山顶。通面阔7.1米,通高4.65米。整个牌坊由花岗岩拼装而成,风格浑厚、古朴、壮观,颇具浓厚的明代建筑风格。
前殿
前殿因为受石料长度的限制,明间采用五架梁,次间穿斗式。面阔三间6.5米,进深四间5.3米,通高5.25米,建筑面积44平方米。明间两根前檐柱有瓜棱青石鼓礅柱础,高31厘米,其余柱子直接插入地下。屋面用整块厚22厘米的石板雕成阴阳覆合瓦状合瓦垅,以金檩为界,前后坡均分上下两层,跌落式。清水脊,中间饰火焰宝珠带卷草,两端饰鱼龙吻,雕刻精美生动。侧面用花岗岩石板砌墙。明间后檐柱间为花岗岩砌后檐墙,作为神龛。在前殿明间后檐墙的后面,上嵌两块短形青石刻谶词碑,年代不明;中嵌一方海慈庵和尚立的青石雕花卉碑;下嵌有三方青石碑,左碑为《许峰龙井祷雨感应记》,中碑为《许峰许真君记》,右碑为《许峰龙塔记》。
后殿
后殿亦称正殿。圣井就在后殿神座前石桌的下面。为仿木楼阁式穿斗式悬山造,面阔三间6.6米,进深四间4.37米,通高5.7米,建筑面积38.4平方米。明间二前金柱有青石雕瓜棱式柱础,其余各柱直接插入地中。屋面从脊下到檐口也是以金檩为界,分上下两层,跌落式,雕成阴阳覆合瓦状合瓦垅,实脊,脊中央饰火焰宝珠,两端饰鱼龙吻,雕刻精美生动。南北两面是石砌墙。后殿明间后面作成神龛,有须弥座。
左右厢房
左右厢房结构和式样相同,大小稍异。面阔六间,左厢房13.3米,右厢房13.8米,进深都是二二间3.1米,通高3.81米(到脊板)。花岗岩石板铺地面,各柱都无础,直接插入地中以加固。每厢形式都是六开间设二门,即每三间为一组,在中间前设一门,后为石砌神龛。屋面用两整块花岗岩大石雕成阴阳覆合瓦状,悬山顶,花岗岩条石砌清水脊,中央饰三个如意盖,中裹金线下绕卷草,两端饰離雄龙头吻,左右前后交互排列,既对称又有变化,整组石殿完整反映当地木构建筑的特色,举折平缓,檐口不高,角柱保留生起,侧脚装饰具有地方性。
玉皇塔
玉皇塔总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由石块砌墙围合而成,由亭式塔和拜坛组成。亭式塔平面为不规则六边形,三重檐,上面置塔刹,塔内五面均设神龛,南面出入。总高10.5米,拜坛无边,均设神龛。该塔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工艺精湛。
文物遗存
圣井山石殿现存有明天启元年(1621年)石刻狮子和香炉以及多方明清碑刻。
历史文化
因石殿神座前正中,有一口泉眼井,终年不溢不涸,水位不变,泉水清冽甘甜,故誉为“圣井”,山也由井(原名青龙泉)得名。
文物价值
圣井山石殿是一座完整的石构建筑群,具有明确的建造年代和建筑目的,对研究中国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89年,圣井山石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圣井山石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圣井山石殿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
瑞安市内乘坐马屿—圣井大南(或马屿—南阳)至圣井站下车, 步行740米可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10: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