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太子堂
大连市沙河口区东部的建筑
圣德太子堂是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东部的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记载
100多年前,俄国人开建了大连这个城市。1895年底,日军因侵占中国领土而损害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国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向日本买回辽东半岛。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大连地区都是主要战场,并先后被俄日帝国主义者占据近五十年。日据时期,日本殖民当局为了纪念日本圣德皇太子,在大连中山公园东侧山丘建了圣德太子堂,里面供奉圣德的木雕像,是大连的神社遗址。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该地改建为公园,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中山公园”。从1954年开始建园,1955年2月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长宋庆龄女士参观了该公园。对公园的建设发展提出宝贵意见。1958年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将太子堂改为少年宫,先后建游艺室﹑露天剧场﹑花卉观赏温室,进行绿化。1983年日本舞鹤市友好代表团,为了纪念与大连市缔结友好市一周年,赠送给中山公园一座标志著和平友谊的石塔。2003年,园内又辟建“逸仙广场”,广场中央建立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圣德太子堂-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圣德太子(即敏达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宫廏户丰聪耳皇子,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推古朝改革推行者。他的父亲是用明天皇,母亲是钦明天皇的女儿、穴穗部间人公主。圣德太子本名厩户皇子,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为丰聪耳、上宫王。
大和时代豪族政争,用明二年苏我马子灭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杀,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廏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即推古改革,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律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
圣德太子曾遣留学生至我国隋朝,致力于中国文化之输日。又为抑制豪族,加强皇权,制定冠位十二阶(603)与宪法十七条(604),成为日本善政之骨干,其宪法第二条即规定笃信三宝。平生信仰佛法,极力发扬大乘精神。又亲自开讲三经(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建立悲田院、敬田院,大兴国民救济事业。所建之寺院有四天王寺、法隆寺、广隆寺、法兴寺等,奠定佛教在日本之传播基础,为调和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指导者。后于推古二十九年薨(一说推古三十年),享年四十九,葬于日本大阪矶长。其传记由于早期事迹之传说化而失真,然于“上宫圣德法王帝说”与“日本书纪”两书所记载部分则极具重要性。在平安、镰仓时代盛行圣德太子之绘传。民间与各寺社中亦普遍供奉太子之肖像或雕刻。
日本用明天皇之皇子。又称厩户皇子、丰聪耳皇子、八耳皇子、上宫太子。其母为穴穗部间人皇后。推古天皇元年(593),立为皇太子,且任摄政,裁决万机。三十年摄政期间,为重建朝廷威权,积极从事政治革新与佛教文化的移植。推古天皇十一年(603,一说十三年),制定‘冠位十二阶’,开人材登用之途径。翌年,颁布‘宪法十七条’,阐明经臣之别,意图建立以皇室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组织。此外,又派遣留学生入隋,竭力输入中国文物、制度、思想、艺术与宗教。
氏平生笃信佛教,尝下诏兴隆佛法,又于宪法第二条提出‘笃敬三宝’之说,并创建四天王寺、法隆寺等刹。氏曾师事高句丽名僧惠慈,研究佛教理论。尝撰‘三经义疏’(《法华》、《维摩》、《胜鬘》),其中,《法华经疏》古写本迄今仍存。由于氏不遗余力地推展佛教,故奠定飞鸟文化之基础。氏于推古天皇三十年逝世,年寿四十九,葬于大阪矶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08:59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