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圣心大教堂,又称之为“石室”,位于广东省
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建成。
历史沿革
清同治二年(1863年)6月28日,耶稣圣心瞻礼日广州圣心大教堂举行奠基仪式。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建成,历时25年。
2004年,广州市政府拨出1900多万元专款、教会自筹300万元对天主堂进行全面维修,历时2年,于2006年10月竣工,可容纳1800人。
建筑特点
广州圣心大教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造型挺拔,内部空间深远,细部做工精美,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柱束,屋顶的尖拱以及花窗棂最具特色,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
教堂最具“哥特”风格的是正面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空心八角形锥体)直插云霄。堂外屋(瓦)顶有强劲的扶壁,斜撑的飞拱,连锁的尖拱,无数的小尖庭和小尖塔构成。屋(瓦)顶雨水可顺壁柱流跨飞拱,穿过抱脚墩,再由雕有兽头的小口流出。在教堂的东西两侧墙下刻有“Jenusalem1863”和“Roma1863”字样,寓意在于基督教创于东方的耶路撒冷,而兴起于西方之罗马,故奠基时曾分别取耶路撒冷圣母墓地河流上一块石及罗马一公斤泥土来埋于基石下。
教堂前面有正门三个,门前呈后退八字形,上面凹入,称为透视门,一进前门是一个小厅,正中挂巨幅耶稣圣心像,以示堂的命名。二楼是唱经楼,能容纳百余人在此唱圣歌。楼与大堂空间以栏杆相隔,音响与视线效果均佳。
教堂前面两端是钟楼,在钟楼的西、南、北三塔面安装有罗马字钟面的石钟,在东边钟楼内悬挂着命名为“玛利亚”等圣名的铜钟组,分别可敲出C、E、G至高音C四组音律,敲钟时传出低沉、洪亮、高昂、清脆的钟声。
石室的石作技术高超,结构精确,石面精细与精致,线脚精巧。石块用桐油糯米浆砌造,缝隙平直,内外无数的雕饰,连玫瑰花窗棂都是用石块雕成且拼合得天衣无缝。石室内的石柱是用八根小柱包围的束柱,柱的直径约1.4米,在磐石基础上拔地而起,延伸向上。
教堂巨大的彩色玻璃是“哥特”风采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在教堂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墙上都有一个直径近7米的圆形玫瑰花窗。窗花心为一小十字,共有放射形花瓣24瓣,花瓣之间顶尖上有12个小圆,圆之间又有12个深红、深蓝、紫、黄等彩色玻璃用细雕石条嵌镶,色彩鲜艳调和。石室上的彩色玻璃,全部是从法国运来的。
文物遗存
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大堂有宗教画,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位传福音的使徒像,还有《圣母领报图》《最后的晚餐》等等。
历史文化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圣心大教堂终于落在广州的土地上,由广州人建成了。因其建筑材料主要是用花岗石砌筑而成的,故又称“石室”,又因为它奉耶稣圣心为教堂主保,故又名为“圣心大教堂”。
文物价值
广州圣心大教堂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广州圣心大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广州圣心大教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
乘坐广州市内公共交通地铁六号线至德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