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战者运动(The Mujahidin Movement) ,近代
印度伊斯兰教
复兴运动之一。
因其受到18世纪
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教派思想影响而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印度的瓦哈比运动’。它是19世纪初印度著名伊斯兰学者
瓦利·阿拉学派的学者所发起的旨在复兴伊斯兰教正统信仰、反对异端邪说的宗教运动。领导者是塞义德·艾哈迈德(Sayyid Ahmad Barelvi,?~1831),为瓦利·阿拉之予阿卜杜勒·阿齐兹('AbdulA'ziz)的学生。1822年,赛义德·艾哈迈德依据《古兰经》精神撰写了《正道》(Sirat-i Mustaqim)一书,为“圣战者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后瓦利·阿拉的孙子沙·伊斯玛仪(Shah Isma‘il)又以其祖父的《一神论者之瑰定》(Tuhfat al-Muwahidin)为蓝本,撰写了《加强信仰》(Taqwiyat al-Iman)一书,成为运动的又一指导之作。这两部著作是继瓦利·阿拉之后,继续宣扬。正统信仰,主张以圣训和“先知之道”来融化苏菲神秘主义,排除其非伊斯兰教的礼俗,将印度的三大苏菲教团合为一体,呼吁在共同恪守教法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共同反对异教思想和礼俗对伊斯兰教的渗入。在此思想指导下,“圣战者运动”深入印度北部城乡,向当地的穆斯林传教,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传教者反复宣讲认主独一,号召以经、训为依据,消除崇拜圣徒,圣墓、忽视礼拜等行为,杜绝朝拜印度教神祇、圣地,呼喊印度教口号等混杂信仰现象。“圣战者运动”还在非穆斯林聚居区,以村庄为基地,遍设圣战者组织,建立基层政权。后来他们选定印度西北边境钨克教徒聚居区为“圣战”的对象,企图在附近帕坦族人的支援下,以武力复兴伊斯兰教。
1830年,“圣战者运动”宣布对锡克教徒举行“圣战”,一度攻占白沙瓦,并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后在锡克教徒的反击下,节节败退。1831年,“圣战者运动”兵败于巴拉科特(Balakot),赛义德·艾哈迈德阵亡,运动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