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钦(1869~1964),
四川三台人。1952年入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曾任扬州高旻寺
堂主,
峨眉接引殿、成都
大慈寺方丈、四川佛教协会副
会长、会长。
人物介绍
圣钦老和尚俗家姓贺,名永茂,四川省三台县人,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出生。家庭世代务农,幼年天资聪颖,七岁入私塾启蒙,自启蒙书读到四书五经。十馀岁时,一日游寺院,闻僧侣诵《金刚经》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到成都,得昭觉寺无相法师开示,深悟人生若梦,幻质非坚,遂萌出家之念。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乙酉岁正月初九,年方十六岁的圣钦,离家出走,长途跋涉,投入峨嵋山接引殿,礼智德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智德为其取法名圣钦,法号荣崇。同年冬,在重庆华严寺受比丘戒。
圆戒后仍回到峨眉山接引殿,依师学习佛门经典及仪轨,日诵《金刚经》、《般若心经》、《药师经》等大乘经典,修习禅定。他每日晨钟初响即上殿礼佛,二十年如一日。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圣钦三十六岁,离开峨嵋山,顺江东下,游方参学。他先到武昌莲溪寺,参谒道明和尚,得其教诲。继而到禅宗道场的扬州高 寺,入禅堂习禅。到了这年秋天,高 寺僧众敬重圣钦的戒行,欲推圣钦为维那。他恐耽误参禅用功的大事,辞不获免,即离寺他去,到镇江金山寺挂褡,入大彻堂坐禅。
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圣钦离开金山,先后朝礼佛教四大名山的九华、五台、普陀诸山,他自峨眉山而来,至此四大名山他都走到了。朝山期间,参访名刹,谒拜善知识,见识大增。继而回到扬州,应高 寺方丈普超和尚之邀,在高 寺任堂主,后又任知客、书记等职。其间整顿寺风,开示后学,并苦修破参,有所证悟,以此在佛教中道誉渐着。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高 寺方丈
普超法师圆寂。寺中两序僧众,公推
圣钦法师为首座,他再三辞谢,双方正在商议未决时,峨嵋山能善老和尚来到扬州,礼请圣钦法师回山,出长接引殿法席,于是他乃得藉机脱身,返回四川峨眉祖庭。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圣钦四十一岁,于四川彭县西乡的小鱼洞所在,建茅篷三间,闭关苦修,欲将二十馀年来南北参学的所得加以总结,以期彻悟,至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始离开茅篷。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各省佛教徒代表齐集上海留云寺,召开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公推敬安禅师(字寄禅,别号“八指陀”)为首任会长,圣钦法师时在闭关,未能出席,但仍被选为监事。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原来的中华佛教总会四川省支部,改名为“四川省佛教会”,设会址于成都武胜街十方堂。圣钦法师当选为总务长,并代行会长职权。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四月,四川代理督军罗 金所属的滇军,与川军军长刘存厚所部发生冲突,在成都市内作战,市区内大片建筑成为废墟;迨至七月,川军又与黔军在成都展开巷战,繁华的“锦官城”沦为战场。是时弹雨纷飞,炮火遍地,疮痍满目,呻吟载道。圣钦法师见状不忍,乃约同李道江、谢子厚、张立生诸居士,以四川省佛教会名义,向社会各界募捐以救济难民;并分头穿街入巷,慰问受难家庭。他们购买大量药品,聘请医师十二人,为难民及伤病者诊治包扎。以此深得民众的感激与赞誉。
同年冬天,峨眉山接引殿火灾,殿宇被焚。圣钦法师闻讯赶回,见殿堂建筑捐失极重。他痛心之馀,在佛前发愿,以重建祖庭为己任。他率徒果静和尚及两序僧众,锐意规划,八方化缘;并将寺院田产三百亩出售,所得价款作为建寺资金。经过三年的辛勤筹备,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动工。接引殿山高路险,磴道崎岖且曲折险峻,整个修复工程全凭人力进行,故极为艰钜。仅就殿堂的数十根大柱而言,需要从二十华里外的山腰森林中砍伐巨木,再用一百馀人抬挽,历尽艰险,一日也仅能运回一支大柱,其难度可以想见。
重建工程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开始,先建大雄宝殿,历时五年,到民国十五(一九二六年)年大殿才告落成。接着建接引殿、藏经楼、五观堂等建筑,施工多年,至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始全部建成。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至今仍矗立在接引殿。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五十五岁的圣钦老法师和佛源老法师(能海法师的剃度师),与昌圆法师(隆莲大德尼的剃度师)等人,响应太虚法师倡导兴办教育,培养僧材,革新佛教的号召,顺应时代潮流,以四川佛教会名义,在成都文殊院创办了“四川佛学院”。佛学院设院长、院护各一人,负责主持院务,由四川佛教会会长佛源法师任院长,圣钦法师任院护,昌圆法师任监学。三位法师均亲临课堂讲经说法,使佛学院的学僧受益匪浅。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佛源老法师在病中念佛西逝,圣钦老法师继任四川佛教会会长,及四川佛学院院长。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圣钦老法师在峨眉山创办“峨眉佛学院”,以培训僧伽,造就弘法人才。先后在该院就读毕业的学僧一百数十人。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老法师鉴于僧侣文化低落,缺乏寺庙管理人才,遂与昌圆法师等人创办了一所“教务传习所”,他自任所长,昌圆法师任监学,专门培养寺庙管理人才。同年成都通顺桥街爱道堂(即古月觉庵)的住持续修、监院续吾二位尼师,与街坊熊某串通,盗卖这座比丘尼道场的庙产与常住财物,并欲出售庙基。在此关键时刻,为四川佛教会发现,立即加以制止,开除了续修、续吾的僧籍,将爱道堂接管,更名为十方爱道念佛堂,由圣钦老法师兼任住持。老法师乃出面募化,集资修复损坏的大殿,新建了雨廊,使爱道堂面目一新。修缮竣工后,寺务由昌圆法师负责。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颁布《寺庙管理条例》,引起全国佛教徒强烈反对。四川佛教界由圣钦、昌圆、禅安等法师,及尹昌衡、谢子厚等数十位居士发起,有一百二十八个县的佛教会,以及众多寺院庵堂,数十个佛教团体,联合通电反对。后来南京的国民政府,不得已将三十一条的《管理寺庙条例》,缩改为
二十一条的《监督寺庙条例》。使许多寺观产业,得以保全。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春,四川佛教会改组为委员制,六十一岁的圣钦发市当选为主席。他向佛教会提出两项建议∶其一是以佛教会的力量举办一所平民小学,以解决贫苦家庭子女入学问题;其二是以佛教会的力量创办一所职业学校,培训无业和失业青年,授以各种技能作为谋生之路。但当时由于经费困难,这些建议未能实现。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四川省边防军司令黄隐,为了要扩充其私人住宅,强占毗邻的十方堂的土地。十方堂向佛教会申诉,圣钦老法师出面向黄司令交涉。这位黄司令为了压迫使他屈服,派了数名枪兵终日尾随在他身后。老法师毫不畏惧,他通过其皈依弟子、四川边防军司令李家钰的母亲,请李家钰出面解决。黄势弱不敌,只好退还了十方堂的土地。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初,川军师长马德齐部,驻扎在成都的大慈寺。大慈寺驻军本不自马德齐始,但马部要寺方让出更多的房舍。寺内大部份房屋均被占据,寺外的商店街(系寺产)也为其霸占殆尽。新都宝光寺无穷法师专程到成都,与各寺院住持商议,共同推请圣钦老法师出任大慈寺方丈,以收回寺院。于是老法师辞去四川佛教会主席,主席之位请一位禅 法师担任,他自己择于是年腊月初八日,到大慈寺晋山升座,专意重兴古刹。他多次与马德齐师长协商,据理力争,并动员了许多军政要人出面协调,马德齐最后马迫于人情,不得不率部退出大慈寺。圣钦老法师又多方设法,收回了被地方土豪所占据的街房及寺产,继而开始修缮殿堂,清理环境,使大慈寺回归到寺院本位。此后,圣钦老法师驻锡此寺,在此度多他一生中最后的三十一年时光。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六月,军事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先生,在峨嵋山举办“军官训练团”,曾游历接引殿,与六十六岁的圣钦老相晤,并合影留念。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老法师受请出任乐山大佛寺(兼任)方丈,晋山后驻锡一段时间后,仍返回大慈寺。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应四众弟子之请,在大慈寺举行传戒法会,受戒僧俗二百馀人。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春,圣钦老法师应上海龙华寺之请,到上海协助解决龙华寺历年的纠纷,事竣返川。
以往六十馀年的云水生涯,辛勤操劳,使年近八十高龄的圣钦老法师,感到心力交瘁。他乃于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十月,向四众弟子声明辞位,将大慈寺方丈交由弟子果澈担任,他自己则退居西堂,专事修持。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此后数年,圣钦老法师驻锡大慈寺如故。一九五三年,老法师受聘为
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同时被选为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佛教徒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九六二年九月,
四川省佛教协会在大慈寺成立,圣钦老法师被推为名誉会长,后来又被推举为
成都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圣钦老法师一生提倡僧伽教育,大力重兴古刹,整顿丛林,保护寺庙,对四川佛教贡献至多。老法师洞明教理,禅定功深。他持戒精严。威仪殊胜,面容慈祥,心地慈悲,貌如其人;他生活清俭,澹于名利,在四川的佛教界威望甚高,受到缁素四众的尊敬。
一九六四年元月三十日,圣钦老法师在大慈寺圆寂,世寿九十五岁,戒腊七十九龄,遗体荼毗后,葬于峨嵋山接引殿前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