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宾厄姆(
乔治·克鲁尼饰)是公司裁员专家,他的工作是飞来飞去为各地公司解决麻烦,他人生的目标是乘坐飞机积攒的英里数达到100万,从而晋升为白金会员。但瑞恩这种“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却受到了一个名叫娜塔莉(
安娜·肯德里克饰)的大学毕业新生的威胁,她发明了一种互联网远程会议系统,让裁员变得轻松省事,也让瑞恩的工作显得毫无必要。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瑞恩的新任务竟然是带领娜塔莉熟悉工作环境,他的飞行之旅终于有了个不那么和谐的伙伴。同时,瑞恩在机场遇到了他梦中情人、恰好也是他的同行亚历克斯(
维拉·法梅加饰),他们之间的浪漫关系在机场的一次次偶遇中慢慢展开。
该片是根据作家
沃尔特·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小说写好之后,沃尔特曾想找制片公司将它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而且他还为小说编写了一个剧本。可是没有制片公司愿意出钱拍摄这样一部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机舱内的影片。2002年,该小说进入了导演
贾森·雷特曼的视野,他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决定要把它改写成剧本,还设计了丰富的情节和台词,深化了剧本的主题,在其中加进了爱情线索。
从开始剧本创作,贾森·雷特曼心中就定下了几个主演的名单:乔治·克鲁尼、维拉·法梅加和安娜·肯德里克。雷特曼表示:这样的有目的地去写剧本,脑子中有着具体人物形象去塑造人物比凭空写作要容易的多。尤其是知道他们的声音和形象之后,可以创作出属于他们的台词和动作。选择乔治·克鲁尼是因为雷特曼和对方比较熟。
至于女演员方面,雷特曼坦承自己也是盲人摸象一样摸索出来的,只是依靠自己对维拉·法梅加和安娜·肯德里克在电影里的表现来选择她们的。选择维拉·法梅加,是因为对方的嗓音让人印象深刻。选择安娜·肯德里克则是在雷特曼准备剧本期间,看了对方主演的《火箭科学》,对方吸引住了他。
电影开拍之后,一些航拍镜头让雷特曼吃尽了苦头,如何固定摄像机、如何避免震动、选择什么样的镜头,都成了他的瓶颈。为了达到雷特曼需要的“游荡”的效果,剧组在几个大洲的机场拍摄影片。航站楼外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广播让影片的真实性大大加强。为了让观众真假难辨,雷特曼还特意用大幅广告招聘普通人来拍摄电影。除了影片里的几个主角外,其他的演员都是临时招募来的普通人。
给影片谱写音乐的是洛夫·肯特,他在电影里使用了大量的乡村乐、节奏布鲁斯和雷鬼音乐,而且还有Crosby,Stills & Nash乐队的作品,这些已经并不太流行的乐队作品,能恰好展示克鲁尼扮演的主角是一个有些因循守旧的人。
天天在外奔波的生意人给无数戏剧与电影带来了长久的灵感来源和故事情节,可是一个天天在外面飞来飞去的主角可能就不那么有趣了——或者说,他身上所能提供的“电影性”并不那么出彩。但是贾森·雷特曼这里,在乔治·克鲁尼身上,这样的人物非但不无聊,反而还极端地有趣。应该说,这是影片中细节所迸发出的力量:克鲁尼扮演的雷恩·宾厄姆对积累里程的计算,对出差打包的建议,他推拉箱子的那股潇洒劲;当然,还要加上他相对失败的个人生活和对爱情以及“在地上”的家庭的向往都成就了这部电影。也许除了好剧本和好导演之外,还要感谢乔治·克鲁尼,如果没有他的绚丽表演,《在云端》会黯淡不少。(时光网评)
《在云端》是一部很朴实很简单的电影,但这样的透彻和浑然,应该是让那些以艺术的名义玩弄观众的导演感到羞耻的电影,因为这里有人生活过的痕迹和烟火气。而这些,在中国电影中很久没有看到过了。(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