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国怀王舍城》是唐代诗人
义净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作于义净印度取经时,描述了作者在异域求经访道的艰苦生涯,表达了他渴望早日取经回国的愿望。
②鹫岭:又称鹫头、鹫峰、
灵鹫山,梵文耆者崛山的意译,为古印度佛教圣山,因山顶形状似鹫头且山中多鹫,故名。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相传
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和说法多年,所以许多佛教传说皆与之有关。另外,中国的五台山曾拟称灵鹫山,取义亦如此。龙河:古印度尼连禅河之别名,据说河中有盲龙出没,故名。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在该河边树林中独修六年,未能解脱,后至菩提树下静思,方得最后觉悟。
④耆山:梵语耆者崛山的略称。城:指王舍城。振锡:指僧人游方。锡指僧人所持锡杖,杖头安有锡环,振动则发声,故以振锡、飞锡、持锡等表示僧人游方。神州:指
中国。
西国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王舍城是古印度
摩揭陀国的都城,其址在印度比哈尔底赖雅附近,此城唐初即圯,相传是释迦牟尼传教的中心地之一,原有十八座大寺庙和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曾住、成道后久居的
竹林精舍,故被历代佛教信徒尊为圣地。这首诗作于义净印度取经时,描述了作者在异域求经访道的艰苦生涯,表达了他渴望早日取经回国的愿望。全诗共五联十行,每联两句,字数分别为一、三、五、七、九字,形成宝塔式,形式颇为新颖。文字精炼,韵律柔和,对仗工稳,感情充沛,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抒情诗。
义净(653-713),唐代著名高僧、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另外三位是
鸠摩罗什、
真谛、
玄奘),字文明。俗姓张,
齐州(治所在山东省历城县)人,一作范阳(河北省涿州市)人。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取道南海往印度求法,历时二十多年,游历三十余国,公元695年(武周证圣初年)携梵本经、律、论共约四百部,回国至洛阳,
武则天亲迎之。他精通三藏,擅长
梵文,回国初期与人合译《华严经》,后在洛阳和长安主持翻译《
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孔雀咒王经》、《
法华经》等经、律、论共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在从印度回归途中,写成《
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