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圭(拼音:g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又指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用于测定节气和时间。
字源演变
会意字。从重土。古代用不同的圭玉表示分封给诸侯的土地,所以从重土。但圭玉是玉器,为了表意更加明确,异体字从“玉”,如字形3、6、7,战国秦汉颇常见,但没有成为后来的规范字。“圭”的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说文》:“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侯。”又指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用于测定节气和时间。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瑞玉也。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矦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矦。从重土。楚爵有执圭。珪,古文圭从玉。古畦切
说文解字注
瑞玉也。
瑞者、以玉为信也。
上圜下方。
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对下方言之,故曰上圜。上圜下方,法天地也。故应劭曰: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以圭为阴阳之始,故六十四黍为圭。四圭为撮,十圭为一合,量於此起焉。方言曰:鼃,始也。多不得其解,愚谓鼃从圭声。与圭同音。鼃始也,卽圭始也。
公执桓圭九寸。
桓,玉部作瓛。此不改者,依周礼文也。郑曰双植谓之桓,桓圭以宫室之𧰼为瑑饰。
侯执信圭,伯执躳圭,皆七寸。
郑曰:信当为身。身圭、躬圭皆𧰼以人形为瑑饰。九寸,七寸谓其长也。
子执榖璧,男执蒲璧,皆五寸。
二玉以榖以蒲为瑑饰,五寸谓其径也。
㠯封诸侯。
详周礼大宗伯典瑞,玉人。天子以封诸侯,诸侯守之以主其土田山川。故字从重土。
从重土。
重土者,土其土也。古畦切。十六部。
楚爵有执圭。
此说楚制之乖异也。其事𢽳见各书。若国策之景翠、庄辛,淮南之荆佽非、子发,说苑之鄂君子晳,吕览之能得五员者,皆楚执圭者也。高注淮南曰:楚爵功臣赐以圭,谓之执圭。比附庸之君。
古文圭。从玉。
古文从玉。谓颁玉以命诸侯,守此土田培敦也。小篆重土而省玉,葢李斯之失与。今经典中圭珪错见。○圭珪移於部末者,许例当如此也。
康熙字典
《唐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𠀤音闺。《说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诸侯,故从重土。《书·禹贡》:禹锡玄圭。《诗·大雅》:锡尔介圭。《周礼·春官·典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又《周礼·春官》: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注:土,犹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前汉·律历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注:六十四黍为圭。又《後汉·与服志》:凡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为一文,文采淳为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为度。见《本草纲目·序例》。
又与闺同。《礼·儒行》:荜门圭窬。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29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