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通常被称作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珠蛋白肽链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多见于
地中海沿岸国家、
中东、
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四川地区。表现形式包括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这两种类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病因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完全缺失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
根据珠蛋白链缺乏种类不同,分为α型、β型、δβ型、δ型、εβγδ型,其中α型和β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较为常见。
症状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
重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又称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多于30~40周出现宫内死亡、流产,或早产并在出生后半小时内死亡。
胎儿呈现重度贫血,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剥脱,可有轻度黄疸,四肢短,可有胸水、腹水及心包积液,肝脾肿大,甚者有器官畸形。孕妇有下肢、腹壁水肿,可有妊娠高血压,有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娩出病史。
中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又称血红蛋白H 病,可发生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患儿在出生时无明显症状,大约一周岁出现血红蛋白H病症状,此时有轻度或中度贫血,大多数伴有轻度黄疸以及肝脾肿大,少数患者有骨骼的变化。合并感染、妊娠或服用磺胺类药物、氧化剂类药物时贫血可因溶血而明显加重。
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贫血。妊娠状态或感染时贫血可加重。
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无临床表现,亦无贫血。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5型。
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出生时可无症状,于3~12个月出现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表现为食欲不佳、喂养困难、腹泻、激惹、发育缓慢、面色逐渐苍白,脾脏进行性肿大。
由于长期重度贫血导致骨髓代偿性增生,1岁后表现为头颅变大、额头隆起、颧骨高、鼻梁塌,两眼距增宽,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特殊面容。症状、体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明显。约80%未经治疗的患儿将在出生后5年内死亡,其直接原因为严重贫血、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营养不足及感染。
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症状较轻,可能由于存在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而被诊断,伴或不伴轻度贫血,也可无症状。
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通常于幼儿期发病,有中度贫血,肝脾肿大,骨骼变化不明显。
静止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
无临床症状,只有红细胞平均指数的降低。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复合β珠蛋白链结构异常
临床表现变化较大,病情自轻至重不等。
就医
当患儿出现面色苍白、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遗传性疾病,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不难。
就诊科室
可到儿童医院血液科或血液病医院相关科室或综合医院儿科、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地中海贫血筛查的首选方法,地中海贫血主要特征是小红细胞和低色素。
血红蛋白分析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对血红蛋白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诊断。
地中海贫血患者常出现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遗传性疾病,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谱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等进行基因分析,可进一步作出基因诊断。
鉴别诊断
血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然而缺铁性贫血多有缺铁,没有溶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升高,血清铁降低,可用铁剂治疗。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SHA)溶血严重者临床表现和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类似。但感染及氧化性药物可以加重贫血,红细胞Heinz小体阳性,HbF含量正常。
血涂片示红细胞呈小球形,红细胞渗透脆性以及孵育渗透脆性增加。
Coombs试验阳性。
患儿有脾肿大,血红蛋白电泳示HbF升高,但外周血和骨髓可出现幼稚白血病细胞,伴有染色体异常和相关基因突变。
治疗
输血治疗可减少与贫血和无效红细胞生成相关的症状及并发症。接受长期输血疗法或定期输血的患者需要定期评估并治疗铁过载,必要时使用铁螯合剂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部分患者有效,可能适用于重度疾病患者。
总体而言,其治疗目的是维持
血红蛋白浓度,保证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防治并发症。
治疗前需要进行铁负荷评估:
当满足以下三种情况其中之一时,即需要用药: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对于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的患者,需要
输血治疗。研究表明维持Hb>90g/L才能基本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允许正常日常活动。
已经确诊为重型β地贫患儿,推荐:当Hb<90g/L的时候可以输血;每2~5周输血一次,每次输浓缩红细胞0.5~1.0个单位/10kg,每次输血时间大于3~4小时;输血后,Hb需要维持在90~140g/L;重度贫血的患儿可少量多次。
另外,一旦患者发生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纠正电解质异常;维持严密的血糖调控;优化肾、肝和甲状腺功能;寻找其他的诱发因素(如感染等);启动铁螯合治疗等。
一般治疗
适当补充叶酸,给予维生素B2,刺激维生素B6的代谢,从而改善贫血。
当有急性溶血危象的时候,首先去除诱因,积极输注红细胞,补液治疗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状态。
药物治疗
DFO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祛铁剂。
由于DFO口服吸收较差,并且再血浆中的半衰期短,因此只能采用持续皮下或静脉输注,睡前使用,每次输注时间8~12小时以上;
儿童标准剂量、青春期前剂量,为防止影响骨骼良好生长,定期根据血清铁水平调整。
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DFO从尿中排铁的作用,晚上睡觉前,空腹口服维生素C。
如果血清铁蛋白持续升高或者合并有严重心脏病或在骨髓移植前,可以持续24小时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DFO。
注意事项:
去铁酮(DFP,L1)
地拉罗司是一种新型口服铁螯合剂,适用于2岁以上患儿,每天一次,饭前口服使用。
输血治疗
目的在于维持患儿血红蛋白浓度,抑制骨髓中缺陷红细胞的产生。
输血计划
研究表明采用高量输血的方法去维持Hb>90g/L,才可以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的生活,抑制骨髓和髓外造血,并控制铁负荷在最低限度。
对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患儿推荐:当Hb<90g/L的时候可以输血;每2~5周输血一次,每次输红细胞0.5~1.0个单位/10Kg,每次输血时间大于3~4小时;输血后,Hb需要维持在90~140g/L;重度贫血的患儿可少量多次。
血液制品的选择
输血反应以及处理
手术治疗
是目前临床上根治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唯一方法。对有HLA相合同胞供体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根据干细胞来源可以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脐血移植。原则是根据HLA配型进行选择。
切除指征:重度贫血;输血需求急剧增加;生长迟缓;经过祛铁治疗之后铁负荷还增加的患者;脾功能亢进导致其他血细胞减少;脾大并伴左上腹疼痛等症状,有脾破裂和巨脾压迫的可能;脾梗死或者脾静脉血栓形成;患儿应>5岁。
术后需要预防血栓形成和抗感染治疗。
中药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补肾生血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疼痛治疗
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与骨质疏松或脾肿大相关的疼痛,关节疼痛也常见,可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
前沿治疗
有几种在研方法可改善β地中海贫血的红细胞生成:
预后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随着治疗的进步生存率不断增加。轻型患者预后较好,重型患者如果从婴儿期开始积极治疗,维持血红蛋白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近于正常。此外,在铁过载得到最佳治疗的情况下,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多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发症是由铁过载引起,其原因是无效红细胞生成促进了过度的铁吸收,而长期输血可使其进一步加剧。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有以下并发症:
重型、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有发生多种心肺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律失常和肺高压。这些并发症可能由低氧血症、贫血、糖尿病血管疾病和铁过载共同造成。
铁过载可以导致肝功能受损,如果不治疗最终会发生肝硬化。
重型、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导致多种内分泌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包括糖尿病、性腺功能障碍伴青春期延迟和不孕不育,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中间型、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骨骼并发症与髓外造血和骨髓红系增生有关。这可导致骨质减少/骨质疏松、过早肢体缩短、骨骼成熟延迟以及面部和其他骨骼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容貌和牙齿异常以及病理性骨折。
重型、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脾切除可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
预防
一般来说,如果两名属同一类型的
地中海贫血患者结合,便有机会生下重型贫血患者。要想有效预防本病,需抽血进行肽链检测和
基因分析,若证实本身和配偶同属β型极轻型或轻型地贫患者,子女将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完全正常、二分之一的机会成为轻型贫血患者,四分之一的机会成为中型或重型贫血患者。鉴于本病缺少根治的方法,临床中、重型
预后不良,故在婚配方面医生应向有阳性家族史或患者提出医学建议,进行
婚前检查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避免下一代患儿的发生。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