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田庄
生产组织形式
田庄,是汉代社会的地主阶级地主生产经营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称作田庄经济。
名词介绍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四川出土的一些画像砖,刻画着地主宅院外面的大片稻田、池塘、山林和盐井;山东滕州出土的画像石,则表现了地主田庄中冶铁的情景。
《四民月令》还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
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利用宗族血缘关系作为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豪强地主的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他们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
田庄的依附农民除了向田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地主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他们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地主田庄的出现,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出现原因
人口和土地是田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东汉政府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东汉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扩展,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特点介绍
一、规模大,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自给自足。
二、聚族而居,宾客相附,等级严格。
三、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
四、拥有私人武装。
历史意义
由于东汉地主田庄的大量存在,使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和统一的巩固,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地主田庄的私人武装虽然在平时起到了维护封建秩序,镇压人民反抗,保卫地主田庄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地主田庄经济的产物,在中央控制无力的情况下,它又可以表现为统一的对立物,成为封建割据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8 23:21
目录
概述
名词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