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
伯尔蒂尔·奥林编著的经济学著作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是瑞典经济学家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编著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3年。
内容简介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共分五编22章,另有附录及序言。第一编4章,讲区域贸易的条件、后果及变化;第二编3章,讲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比较及其与商品需求之间的关系;第三编5章,讲地区间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关系、运费及其形成、一般布局理论与区域贸易理论包括地区内运费与要素流动、劳力与资本供给的地区差别;第四编4章,讲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进口税的影响及国际资本与劳动的流动;第五编6章,讲国际贸易的平衡、国际价格的变化及其与进口税的关系,国内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在附录中,作者表达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看法。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俄林作为赫克歇尔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贸易思想。在1922年博士资格预选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初步大纲,成为后来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他1924年的博土论文及答辩中,较完整地阐述了关于区际和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体系。1931年,他把自己的贸易理论体系进一步加以充实、修改和提高,完成了《地区间的贸易与国际贸易》( The Problem of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对要素禀赋论进行了全面研究和系统论证。
作品思想
一、简化的区域贸易
作者首先研究地区间不存在生产要素移动,也不存在区域边界对商品移动的障碍的简单情形。他指出,空间在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而同一地区的生产要素基本上相似,地区之间,用于生产各种物品的便利条件如生产要素的供应、所具有的生产要素的比例等方面是不同的。然而一个地区不可能在生产一切商品方面都优于其它地区。在地区相互隔离的情况下,每一地区有一个与消费情况、技术水平、所有权、生产要素禀赋等密切相关的价格制度,这样便出现了商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于是出现了地区贸易。所有地区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相互之间的需求,因而区域贸易会影响每一地区的价格体系和贸易。由于可分性假设,价格机制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汇率可以决定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汇率一旦确定,产品的价格和成本就可以直接比较,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某些商品在一地区生产要比在别一地区生产便宜。这里的便宜与否必然依汇率的情况而定,汇率不仅取决于隔离状态下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系列,而且还取决于进行贸易的地区间货物的需求。
贸易的直接后果是各地商品价格趋于一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趋于一致(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减少了),但差异仍将存在。因每一地区生产和出口的商品需要相对大量的、在该地区较便宜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该地区相对丰裕,所以商品的流动在某种情况下补偿了地区间生产要素流动的缺乏,因而生产要素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同样地起到了增加生产总量的作用。随着贸易和地区分工的展开,需求增大,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增大,所有生产要素的全部价值在一切地区都将上升,这意味着每一地区必将得到一些利益。俄林认为,地区间贸易的价格机制的本质基本上与一个市场理论相同,但结构决定实际价格的关系不同,只有研究整个价格体系才能解释地区分工或形成价格的其它现象。单纯的价格机制对于需求变化的反应是这样的。
二、简化的国际贸易
在研究简化的区域贸易之后,俄林讨论了边界对商品移动无任何障碍,不考虑来自国际货币机制的复杂情况的简化国际贸易情况。他首先指出,同种生产要素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利益关系组。他把劳动分为非熟练工、熟练工和技术工三个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则按各种不同产业的活动,分为农林业、渔业狩猎业、矿产业、水利发电业、运输业五类。对资本要素用一个货币额来表示,这个货币额代表着现存资本货物的再生产成本。非熟练劳力的效率在国际间的差别,可能足以从根本上影响工业布局和国际贸易过程;熟练工人的效率在国际间的差别要比非熟练工人小;属高级劳动的技术劳动可以看作是相同的。资本要素可分为“长”“短”期资本,又可分为“安全”和“风险”的投资资本。前一分类在国际间比较是简单的,但生产要素配备和社会生产条件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则是很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国际比较与非熟练劳力相似,所有生产要素间的质量差异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前边所说的贸易的倾向是在国际上平衡要素价格,由于这里已述的原因必须予以修正。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之间质的差异,使用完全不同技术程序的可能性,大规模生产的节约,以及经济稳定性和税收的差异,不仅使上述分析的一般结论模糊不清,而且使整个国际贸易在多大程度上能使要素价格平衡也变得不确定。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资源的影响将会增大未来的贸易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轻工业国的成长,经受技术培养的人数不断增加,古老工业国的优势会减弱或消失,国际贸易可能会有助于引起这样的发展。处于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处于同一阶段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不同的,落后国家原先出口原料和农产品,换回工业制成品。当这些国家开始生产和出口那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制成品时,它们就会进口高级的制成品、半成品和机械设备,而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则出口高度专业化的产品。
俄林指出,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商品需求是相互影响的,价格和贸易是实际需求和供给条件的结果。工业布局则是受价格和贸易作用影响的产物。他认为,对于国际工业布局的分析类似于商人决定在哪里建厂以前的调查研究,生活水平、社会条件、习俗、以及其它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基本要素是决定国际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发明的不同分布也造成生产的不同布局,但这种机会的影响受到严格的限制,一地区制造业的布局很大程度上是受早期建立的劳动和资本供给状况限制的。
三、商品和要素流动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俄林考察了商品和要素流动。他指出,地区间转运费用(关税、运输费用)高,减少了区域贸易,这就影响到很多产业,也限制了市场和生产规模。反过来,贸易量也极大地影响着转运费用,贸易联系越密切、大量交换商品的地区间贸易运输费用越便宜。从长远的观点看,相互作用的价格体系彼此联系更密切。
与商品的流动不同,劳动和资本的转运费用无法确切地计算。由于商品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要素的流动,因而使要素的流动有时就不必要了。但商品交换并不能促使要素价格完全均衡。当差别大到足以引起要素的流动时,不同地区的要素价格就逐渐接近了,贸易量也就随之减少。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的这种相互替代、相互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地区间的价格均衡。这里,要素和商品流动表明地区商品供应适应于需求条件,要素流动主要反映了生产条件对转运和需求条件的适应,也表明对转运条件和地区需求分配的适应。
如果要进一步考察转运费用和要素流动,则必须进入到生产力布局理论的研究中。俄林认为,企业往往以下列三个方面作为生产力地区布局的标准:(1)通往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转运没施;(2)特有的自然资源;(3)大规模的经济,其中,自然资源的吸引力与以下三种因素成正比;①用这种资源制成的产品很重要,但是难于运输或减轻重量;②劳力和资本的使用集约;②靠近其它自然资源产出,或者运输便利。同样,地方工资的均衡水平、利息之间的差别也影响生产力布局。一个地方的任何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多或少直接取决于本地区的价格水平,也取决于其它所有地区的价格,价格体系中全部基本因素不仅支配价格,也支配企业布局。流动性及流动费用在这里有重要的影响,需注意的还有,工业倾向于留在首次布局的地方,俄林还指出,类似的理论也同样地适合于国内外贸易。主要区别就是在研究经济变化结果时,在存在劳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更应注意要素的反作用。
四、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移动
国家疆界是国际贸易的障碍。关税壁垒的影响,国与国之间其它境况方面的差别,都会使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国际间设置障碍之大甚至可使国际贸易无利可图。俄林分析道,各种货物可以分为:国际货物,参加国际贸易;竞争性本国市场货物,或多或少参加国际货物竞争;非竞争性的本国市场货物。具有竞争性的本国市场货物可与进口货物或出口物相竞争,但竞争不能只靠价格差别,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货物质量上的差别。农矿产品通常只有价格上涨,供应数量才会增加,那是因为它的成本内占大量成分的是自然资源的地租。生产要素和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以及转运能力和转运便利的地区差别,在生产的布局和对外贸易中都是很重要的。
关税起着限制贸易妁作用,它使一国的生产不能太专门化而更加多样化,并减弱了国际间贸易价格的均衡趋势。这个问题影响着国内和国际间的工业布局。保护政策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有所改变,保护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改变生产要素的供应,但这种反应需要相当的时间。保护政策也可能影响劳动力和资本的分布。关税和其它国际贸易障碍一样,势必减少国民收入。但有时贸易条件因关税而变为对保护国有利,其所得足以抵偿上述的损失。不过并非任何国家这样做都能得到较多的收益,保护关税给小国造成的损失相对来说更大,那是因为小国创办一项足够规模的工业是很困难的。
在任何情况下,生产要素的移动都意味着经济的适应性的强化,从而使得世界收入有了增加。然而要素的移动还有各种障碍。例如,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从低工资国向高工资国移居。各国就会对移民实行政治与文化制度的限制、居民的经济状况,商业循环等,都对移民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同样,刺激资本出入境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率差别,此外还包括政治、环境、管理方法、税收、商业循环、心理等因素。
五、国际贸易变动和资本流动机制
对于国际贸易变动的机制,俄林首先明确指出,总货币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货币总量加上利润,购买力意味着一定时期内总的货币收入和流动资本的收入。总货币收入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工业交易总数的减少。任何时候,如果没有借贷关系,那么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应当完全相等。国际资本交易会打破进出口之间的平衡,其差额等于这个时期资本转移的数量。那么,外汇市场上的平衡是如何维持的呢?假如对外汇的需求超过了供给,这将使汇率提高,国外流动存款余额流入这个国家,使外汇市场上的供需达到平衡。利率上升还以另外一种方式导致资本的转移,就是用际间短期资本流动,中央银行可通过贴现率对它进行控制。国际间黄金流动是使外汇市场得到平衡的机制的一部分,但它们通常是在后期才发生作用。外汇的增加倾向于抑阻进口和刺激出口以及各种国际间短期资本的交易。当这些交易不足时,输金点就达到上限,黄金的流动造成利息的更大差异。同时外汇投机的风险减少了,资本流动增加了。所有这些反应包含了信用和购买力的数额变化,因而进口受到限制,出口在某种范围内有所增加。
对于国际资本流动机制,俄林指出,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移动的主要不同在于货币机制方面,购买力和信用如果不从一种货币体系,转移到另一种货币体系,就不能转移,而这种转变会引起一些复杂的情况,不论是否要超过国界,资本只能以商品或劳务的形式运动,两者都是不能在地理上自由流动的。要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真正特征,重要的是要记往,在多数情况下,货币的转移先于实物的转移和价格的变动,货币转移包括作为借款行为和贷款行为直接结果的购买力变化,购买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际收支,此时使资本的实际转移成为可能。这一趋向将改变贸易条件。但是,由于关税阻碍着国际间的资本移动,总的购买力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直接影响减小了,两国国内价格体系之间的联系减弱了,两国之间的购买力和货物的转移变得更困难。从长远看,资本流动是原因,贸易收支的情况是后果。
一国对一种重要商品征进口税,则会降低对该产品的需求,同时会增加对其它的货物的需求。从整体看,这将增加这国的货物和生产要素同所有其它国外货物和生产要素相比的稀缺性,从而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出口水平打乱了。外国对一国产品的需求越是迫切,而这个国家自己对外国产晶的需求越不迫切,则贸易条件对这个国家变得有利的机会就越大。由于进口税一方面引起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导致购买力的变化,结果如何还取决于供给。如果征收的是保护性关税,并且国内的产量是可以增加的,那么税收会提高一般生产要素的货币价格,从而也提高由这些要素新生产的所有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没有一个国家有很多机会通过进口税的方式来使贸易条件变得有利于自己。况且关税壁垒通常是互相针对的。保护主义国家在同自由贸易国家竞争中将丧失有利的地位,但是利息支付增加了债权国通过进口税改变贸易条件使之于自己有利的机会。
俄林同时认为,关税是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能力的手段,这有可能增加货币收入,从而增加对外国货物的需求。如果关税是暂时性的,通货紧缩确实一定要发生。他还指出,货币政策的变化,如同其它变化一样,改变了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也改变了外汇,商品价格自然也被改变了。但是贸易收支、国际资本移动或价格水平是否首先受到影响并不能肯定,货款数量的变化对进口数量和资本转移规模的影响,常常比对国内市场价格高低的影响要快得多。
作品影响
《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作者在书中提出并阐明了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理论后来成为西方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作者在书中把布局理论和贸易结合在一起,对布局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版信息
该书原为瑞典文,1933年初版,1967年修订再版。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本,中译本由王继祖等根据英文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
作者简介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1899—1979),瑞典经济学家、政治活动家,斯德哥尔摩学派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俄林于1919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5—1930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30—1965年任斯德哥尔摩经济学和商业学院教授,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主要著作有:《贸易理论》(1924年),《世界经济萧条的过程与阶段》(1931年,1972年),《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年,1967年),《就业稳定》(1949年,1977年)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2-21 16:1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