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
豆科豆薯属植物
豆薯(Pachyrhizus erosus (L.) Urb.),是豆科(Leguminosae)豆薯属(Pachyrhizus Rich.ex DC.)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又名凉薯、地瓜、沙葛等。茎缠绕、粗壮,稍被毛,有时茎基部稍木质。根较粗,为块状,呈扁球形或纺锤形,表面有须毛;叶子呈羽毛形,上面有脉络,深绿色;花朵较小,呈多边形,花瓣数较多,花冠浅紫色或淡红色;果实较大,表皮紫色或淡棕色;花期4-6月;果期7-8月。
植物学史
豆薯最早记载于《海南植物志》:“豆薯止渴,解酒毒。”
形态特征
豆薯属于草质藤本,茎缠绕、粗壮,稍被毛,有时茎基部稍木质。根部为块状,形态呈现出扁球形或纺锤形,通常情况下,直径20-30厘米,肉质。
叶片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线状披针形,长5-11毫米;小托叶锥状,长约4毫米。小叶呈卵形或菱形,长 4-18 厘米,宽4-20厘米,中部以上位置呈现不规则浅裂,裂片小,急尖,侧生小叶的两侧极不等,仅下面微被毛。
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每节有花3-5朵;小苞片刚毛状,早落;萼长9-11毫米,被紧贴的长硬毛;花冠浅紫色或淡红色,旗瓣近圆形,长15-20毫米,中央近基部处有一黄绿色斑块及2枚胼胝状附属物,瓣柄以上有2枚半圆形、直立的耳,翼瓣镰刀形,基部具线形、向下的长耳,龙骨瓣近镰刀形,长1.5-2厘米;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子房被浅黄色长硬毛,花柱弯曲,柱头位于顶端以下的腹面。
荚果带形,长7.5-13厘米,宽12-15毫米,扁平,被细长糙伏毛。种子每荚8-10颗,近方形,长和宽5-10毫米,扁平。花期8月,果期11月。
分布范围
豆薯原产热带美洲,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普遍栽培,以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南部和台湾等地生产较多。
生活环境
豆薯喜炎热而降雨较少的气候,喜日光,一般长江流域,不论山地、平原、田边地角均可种植。
生长习性
豆薯性喜高温、不耐寒,生长适温20-30℃,肉质根膨大期适温20-25℃,温度低于 15℃ 时生长发育受抑制,要求日照充足,长日照条件下适于长茎叶,短日照条件下适于块根膨大。自播种至块根收获需经历120-180天,开花结籽要求高温,种子需7-8个月才能成熟。根系发达,具有抗逆性强,耐旱、耐涝、耐瘠等特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表土深厚、高燥具有中等肥力的砂壤土为宜。粘土则块根发育不良,外皮粗糙,纤维多。块根生长需适当的氮肥和较多的磷钾肥,过多氮肥常引起蔓叶徒长,肉质根不易肥大。
繁殖方式
豆薯的繁殖方式主要通过种子和地下块茎来实现。种子可以在季节适宜的时候直接播种,而地下块茎则可以通过分株繁殖。栽培周期一般为6至8个月,具体时间根据不同地区和栽培条件而有所差异。
栽培技术
整地
豆薯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保水保肥强的砂壤土种植为宜,丘陵红壤或新垦地生长良好。如果表土过深、过松,块根细长,肉质少而纤维多,一般以耕层17 - 20 厘米为宜;若土质黏重,则块根发育不良、外皮粗糙、纤维多。块根生长需适当的氮肥和较多磷、钾肥。
催芽
豆薯种子坚硬,干籽播种发芽慢而不整齐,生产上多采用催芽播种。催芽前应精选种子,选老熟、饱满而新鲜的作种。催芽时先用 55 ℃ 左右温水浸 30 分钟,再用冷水浸 10 - 12 小时,期间注意搅拌并换水 3 - 4 次,种子吸水膨胀后滤干放在 25 - 28 ℃ 的温箱中催芽,每天取出漂洗 1 次并注意保持湿度,防止干燥,经 4 - 5天后选已萌芽的种子播种,分 2 - 3 次播完。
播种
由于豆薯生长期长,应尽量争取早播,四川攀西地区无霜期长,一般早熟品种在3月份播种,晚熟品种4 - 6月播种。豆薯一般用直播,播种方式可分为爬地栽培及支架栽培两种。爬地栽培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播种子 1 - 2粒,每亩可种3000株,用种量为2千克左右;支架栽培采用深沟高畦,畦高20 - 25厘米,沟宽50厘米,畦面90厘米,每畦栽2行,行间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放种3 - 4粒,每亩用种量为2.5 - 3千克,播后盖土2-3厘米,播后15天即可出苗。
间苗补苗
播种后15天幼苗出土,第一对基生叶出现后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1-2株,最后定苗1株。补苗要及时,应选择阴天将幼苗带土团移栽。成活后发现缺株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
中耕除草
在苗高7厘米至侧藤铺地之前抓紧中耕除草,中耕宜浅,切忌伤根,中耕时可培土4-7厘米,以免肉质根暴露土外,色泽变绿,品质变劣,但也切忌培土过深,块根易呈长形。
水肥管理
苗期要及时松土和追肥,每松一次土,浇一次人粪尿,促其早发,到6月上中旬块根膨大时重施一次追肥。如遇天旱,要注意浇水;若遇大雨应及时排水,若出现田中渍水,容易导致豆薯皮色呈褐色或块根腐烂,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豆薯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不能偏施氮肥,否则易引起徒长(只长茎叶不长薯),同时追肥不能过迟,否则影响块根膨大,收获期推迟。
打花摘芯
豆薯在5-6节开始抽花序,其后随着蔓的伸长,几乎每节生花序,如任其开花,则结荚累累徒费养分,根部不易肥大。故除欲留种子者而外,一见花序发生,应立即剪去,保留其叶片,以进行光合作用,大至分2-3次进行;在主蔓18-24叶时摘芯,摘芯后,蔓停止生长。
整枝搭架
当豆薯苗长至30厘米高时,每穴插小山竹或棉秆1根,搭成人字架,将相邻的豆薯苗扎在一起让藤爬上架。
病虫防治
菌核病: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豆薯的幼苗茎基部以及成株。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可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片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常引起叶或茎基部腐烂。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30%的灰核杀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0%异菌·多菌灵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病毒病:属于一种传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主要为害豆薯的叶片。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防治方法:可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6%胺鲜酯水剂2000倍液或1.45%病毒必克500倍液喷雾防治。
地上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豆卷叶螟):主要为害豆薯的叶片。
防治方法:可于低龄幼虫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5000倍液、虫螨腈1500倍液进行喷杀。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蚯蚓等):主要为害豆薯的块根。
防治方法:可分别于主蔓摘芯后和块根膨大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2次。
近种区别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豆薯成熟的种籽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鱼藤酮,其可引起人、畜和昆虫中毒甚至死亡。故豆薯种子含鱼藤酮可作杀虫剂,防治蚜虫有效。
食用价值
豆薯的食用部分为肥大的块根,块根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分和蛋白质、氨基酸、多聚糖、类黄酮和维生素 C 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铜、磷等多种元素;脂肪含量低,且不含胆固醇,可作水果生食,当炒、炖、煮食或制淀粉供食用。豆薯的茎、叶亦含有豆薯酮和豆薯素,有毒,不可食用。
药用价值
《陆川本草》中记载,豆薯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健胃明目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烦躁口渴、头昏脑涨、面红目赤、大便干燥、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豆薯的块根,其皮薄而韧、肉质洁白、嫩脆、香甜多汁,食用无渣,且略带豆腥味,生食或熟食后具有生津止渴、清凉去热、解酒毒、降血压等功效。种子有毒,不作内服。
产品开发利用
豆薯具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且是人体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良好的来源。可从以下三方面对豆薯进行开发与加工:一是生产能让大众接受的休闲型豆薯食品,如豆薯果脯、豆薯罐头、豆薯汁饮料等;二是针对特定人群开发豆薯保健型食品,如利用豆薯中类黄酮和多酚含量高的特点开发降血压食品和抗氧化食品等。 三是开发食品添加剂或加工辅料,如豆薯淀粉加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5:2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