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穿节
中国传统节日
地穿节,亦名“穿地”,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二十一,地穿节一是纪念女娲补天,二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清明社会的向往。
节日简介
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日子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被称为“补天穿”或“天穿节”。既然有“补天”的节日,相应地,也就该有“补地”的节日。一般这一天被定在“天穿节”的后一日。于是,正月二十一日便是“地穿节”,亦名“穿地”。
地穿节一是纪念女娲补天,二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清明社会的向往。
节日历史
神话典故
女娲氏炼石补天,这是中国很早就有的神话传说。其出处是《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所谓“女娲补天”,乃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辛弃疾词云“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看试手,补天裂”等,就是以“补天”象征平息民族灾难的。
起源发展
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日子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被称为“补天穿”或“天穿节”。东晋·王嘉《拾遗记》载:“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丝系饼饵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亦载:“江南俗正月二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宋代南城(今江西南昌)人李觏《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说:“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可见,此节最迟从东晋起,就在江东一带流行。其主要的风俗就是妇女煎饼,用红丝线系挂于屋上,以纪念女娲补天的功绩。
而《淮南子·览冥训》上说“往古之时”的灾难,乃是“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既然有“补天”的节日,相应地,也就该有“补地”的节日。一般这一天被定在“天穿节”的后一日。宋·葛胜仲(字鲁卿)《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云:“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江南民谚亦有所谓“二十日天穿,二十一日地穿”的说法。可见正月二十一日即是“地穿节”,亦名“穿地”。
节日寓意
“补天”、“补地”,均有“济世”的含义。
但是相比而言,“补天”更偏重于指家族、国家层面上的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而“补地”则更侧重于个体行为层面上的铲除奸恶、辅助善良,使世路平坦无坑陷。在“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之际,女娲的“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可谓之“补天”;在朝纲混乱,赃官遍野之时,有人能执掌朝政大权,澄清吏治,使天下清宁,这也可谓之“补天”。而警醒坏人,便是“补地”;在生活中处处帮助别人,也可以叫做“补地”。
诗词歌赋
《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
宋·葛胜仲
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冈,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
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谁怜老子,使得暂遨游,争捧手,乍凭肩,夹道游人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9:53
目录
概述
节日简介
节日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