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Landform characteristics)是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简称。指从形态成因上进行地貌分类。自然界中地貌形态有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等,地貌成因类型 是相当复杂的。例如,
剥蚀地貌有河蚀、湖蚀、海蚀、溶蚀、冻蚀、风蚀;
堆积地貌有冲积、洪积、湖积、海积、冰碛、风积;
构造地貌有褶皱的、断块的;
气候地貌有湿热气候地貌、干旱气候地貌等等。
地貌常以成因一形态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同一类型具有相同或近似的特征。如大的地貌类型中有构造类型、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等。其中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又可分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风成、岩溶等,依次还可以分出更次一级类型。
地貌类型是指陆地表面形态特征的归类。以成因和形态的差异,划分的不同地貌类别。同类型地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不同类型间有明显的特征差异。按成因分为构造类型、侵蚀类型、堆积类型等。其中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又可分为河流的、湖泊的、海洋的、冰川的、风成的等类型,依次还可分成更次一级类型。按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大类。其中山地的主要特征是起伏大,峰谷明显,高程在500m以上,相对高程在100m以上,地表有不同程度的切割。根据高程、相对高程和切割程度的差异,山地又分为低山、中山、高山和极高山。丘陵是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相对高程在100m以下、起伏缓和的地形。平原是指地面平坦或稍有起伏但高差较小的地形。也可按动力、形态等进行分类,每一种大类型下都可继续分出次一级类型。
人们很早已形成地貌类型的概念,并运用诸如山、丘陵、平原等词汇,这些都是单纯按形态特征划分的。近代地貌学诞生以后,按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仍是划分地貌类型的一种方法,如德国A.彭克1894年分类划分出平原、山崖、河谷、山地、凹地、洞穴等类型。但更多的学者采用形态成因原则分类,如美国W.M.戴维斯1884和1899年提出按构造、营力和时间形成地貌的三要素进行分类;苏联K.K.马尔科夫1929年提出按地形发育的3个基本要素(形态、成因和年龄),划分出侵蚀-大地构造地形、构造地形、刻蚀或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等类型;中国沈玉昌1958年按成因划分出构造地貌、侵蚀剥蚀的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火山地貌等 5个类型。按形态成因原则划分地貌类型的情况也很复杂,根据不同的性质、特征就有许多不同的分类。而且,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除了内外营力外,还有它们所作用的实体──地表的组成物质,不同的组成物质往往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因此,有人提出根据形态标志、成因标志、物质组成标志和发展阶段、年龄标志等,进行综合分类。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近些年还出现了应用地貌类型。
当前流行的是形态成因分类,主要有构造地貌类型、气候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构造地貌类型,如1:250万欧洲国际地貌图把全球划分为10种陆上大构造地貌单元和4种海底大构造地貌单元:①相对稳定地盾;②相对稳定陆台;③微弱活动陆台边缘;④活动地盾造山带;⑤陆台边缘造山带;⑥年轻地槽边缘造山带;⑦火山;⑧边缘或山间拗陷;⑨陆台或陆台拗陷;⑩突起陆台上的堆积地形;以及水下陆缘、过渡带、洋底、大洋中部山脊。
中国王乃梁把中国陆地划分为4种断陷与拗陷平原和9种隆起的山地高原丘陵:①燕山运动以来下沉占优势的平原;②喜马拉雅第一幕运动以来下沉占优势的平原;③喜马拉雅第二幕运动下沉占优势的平原;④喜马拉雅第一幕运动下沉、第二幕运动上升的平原;⑤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大幅度上升的山地;⑥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大幅度上升的山原;⑦
燕山运动隆起、
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地和丘陵;⑧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⑨喜马拉雅运动大幅度上升的山地;⑩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盆地;燕山运动差异性升降;喜马拉雅运动上升为主的山地丘陵;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形成的熔岩台地和高原。
法国J.-L.-F.特里卡尔把全球划分为4个区(寒冷区、中纬度森林区、干旱区和湿热区)、13个带(冰川带、永久冻土的冰缘带、无永久冻土的冰缘带、第四纪冰缘带、无冬季冰冻的中纬度湿润森林带、冬季冰冻的中纬度湿润森林带、地中海型气候地貌带、草原和半干旱气候地貌带、有寒冷冬季的草原和半干旱气候地貌带、干草原气候地貌带、热带森林气候地貌带、有
垂直地带性的高山地貌带)。
侵蚀作用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的破坏过程。在干旱的沙漠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是风携带岩石碎屑磨蚀岩石的结果,称之为风蚀地貌。风蚀地貌包括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雅丹等多种形态。流水地貌的侵蚀作用强大而普遍。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坡面流水冲刷地面,使之趋于破碎。沟谷流水,使谷地和河床加宽加深。瀑布、峡谷、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就是强烈表现。海浪不断拍击岩石,把岩石击成碎片,再以碎屑为工具加速破坏岩石,在海岸形成海蚀柱、海蚀桥、海蚀洞穴等海蚀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