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办刊历史
1981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创刊,出版一期。
1982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为季刊。
2002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1年1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正式启用网络化办公平台。
2014年,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主要登载中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刊载内容主要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科研简报、问题讨论、学术动态。
人员编制
据2018年6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官网显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五届编委会拥有编委63人。
编委:丁阳、王光远、王君杰、叶列平、卢亦焱、吕西林、刘汉龙、刘伟庆、刘晶波、祁皑、孙柏涛、孙景江、孙福梁、杜修力、李杰、李惠、
李山有、李小军、李宏男、李忠献、李英民、李爱群、李鸿晶、张令心、陈云敏、陈国兴、陈厚群、
范峰、范立础、卓卫东、欧进萍、郑文忠、金星、周云、周福霖、房贞政、尚守平、赵成刚、项海帆、
胡聿贤、姜忻良、袁晓铭、徐幼麟、徐礼华、郭迅、曹金名、梁枢果、梁建文、阎维明、崔杰、谢礼立、董军、葛耀君、韩林海、韩庆华、傅继阳、楼梦麟、谭平、廖振鹏、薄景山、戴君武、
魏文辉、瞿伟廉
交流合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与国际上许多地震研究中心和相关大学建立了交换关系,如,美国地震工程多学科研究中心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 NCEER)、美国地震工程多学科研究中心信息中心(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N.Y.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等。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6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共出版文献4223篇。
据2018年6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载文量为2503。
收录情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版)、《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出版的《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JISCT)、美国《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ctionary)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6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总被下载1047330次、总被引81066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0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55。
据2018年6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引量为45375,下载量为113672;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影响因子为0.66,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2072名,天文学、地球科学、建筑科学、工业技术(2117种)第544名。
荣誉表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获中国地震局系统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获首届黑龙江省出版精品工程奖提名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评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
文化传统
办刊理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反映中国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中国防震减灾工作服务。
形象标识
该图中左边IEM图案是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形象标识。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