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分辨率是衡量遥感图像(或影像)能有差别地区分开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的能力。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影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通常用单位长度内所能分辨出来的黑白相间的线对数(线对/毫米)来表示分辨率的大小。对于扫描图像,通常以像元的大小来表示其分辨率(即能分辨的最小面积)。
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称为地面分辨率。分辨率是评价图像(影像)质量的重要指标,成像系统及所用感光材料的分辨本领,光照条件,以及被摄地物的形态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因此,在判读中应视工作任务的性质,选择适当分辨率的图像(影像),以取得较好的效益。
地面分辨率也称空间分辨率。是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够显示出探测地物的最小尺寸的能力,也就是像元(探测器的视场窗口大小)的大小,一般用米单位表示。例如陆地卫星第一代
多光谱扫描仪(MSS)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80m×80m,第二代多光谱扫描仪(TM)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30m×30m,而第三代多
光谱扫描仪(ETM+)全色波段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15m×15m。地面分辨率不同,识别信息的能力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凡是大于分辨率的地物容易辨认,而小于分辨率的地物辨认就比较困难;在特殊情况下,其分辨率决定于地物本身状况与背景之间的反差条件。例如:沙漠与水塘信息,即使水塘的面积很小,但由于背景条件好(两种地物的色调反差大),很容易清晰地突现,可辨性强;而如果是沼泽与水塘,那么背景条件就差(两种地物的色调反差小),水塘信息被淹没,辨认就比较困难。
通常用航摄或遥感片上能分辨的最小线对宽所对应的地面宽度作为计量单位。如地面分辨率为10米,表示遥感片上最细的黑白线对相应在地面上黑白线条各5米,即对于白背景上宽度5米的黑线可以记录和再现。地面分辨率可由静态综合分辨率换算,即地面分辨率β:
式中R为静态综合分辨率,H为摄影高度,f为航摄仪的
焦距。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遥感仪器获取的信息加工制成人眼能够识别的像片。
遥感技术成果之一。按色彩可分为彩色和黑白像片;按成像方式分为画幅式和扫描像片;按反映电磁波的波段不同,分为可见光、红外辐射和微波遥感像片。红外辐射像片又可分为红外摄影像片和红外扫描像片。前者利用能直接感受红外辐射的胶卷获取,与航空像片只在色调和阴影特征上有某些不同;后者利用能量转换,反映地面的温差,温度越高,色调越浅,反之则深。
例如,美国陆地卫星所获得的遥感图像有反束光导管电视摄影机获得的RBV像片和多光谱扫描仪获得的MSS像片;航空遥感获得的黑白航空像片,彩色航空像片,近红外航空像片,全景雷达和侧视雷达图像,紫外像片等。各种遥感图像均是进行地质遥感、地震构造解译等遥感技术应用工作的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或几 种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研究。
亦称空间分辨率,是衡量遥感图像(或影像)能有差别地区分开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的能力。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影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通常用单位长度内所能分辨出来的黑白相间的线对数(线对/毫米)来表示分辨率的大小。对于扫描图像,通常以像元的大小来表示其分辨率(即能分辨的最小面积)。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称为地面分辨率。分辨率是评价图像(影像)质量的重要指标,成像系统及所用感光材料的分辨本领,光照条件,以及被摄地物的形态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因此,在判读中应视工作任务的性质,选择适当分辨率的图像(影像),以取得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