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模型
物理学术语
1955年,日本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提出了一种模型,认为所有参加强相互作用的强子并非个个都基本,“基础粒子”只是质子中子超子,其余的强子则是“复合粒子”,都可以由“基础粒子”及它们的反粒子复合出来。该模型还认为,介子由一个基础粒子和一个反粒子构成,重子由两个基础粒子和一个反粒子构成。所谓构成一个粒子就是构成表征这个粒子的全部量子数。
意义
板田模型不仅能把当时所知道的强子都由质子、中子和超子这三个基础粒子复合出来,而且使比较抽象的奇异数变得具体化了,即每个强子的奇异数正好就是它所包含的反超子数和超子数之差。此外,它还预言了η°粒子的存在并为以后的实验所证实。
但是这毕竟是比较粗糙的模型。如从量子数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π介子是由一个质子与一个反中子复合而成的。可是从质量的角度来看,就有难以解释的困难。因为一个核子与一个反核子,总的静止质量约为1880兆电子伏,而一个π介子的静止质量约为140兆电子伏,两者相差十几倍。两个较重的基础粒子,如何“复合”成一个轻得多的复合粒子呢?另外,对于后来发现的Ω-粒子,这个模型也无法解释。尽管如此,坂田模型毕竟是将物质具有无限层次这一思想具体化的一次可贵的尝试,它为基本粒子模型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对于揭示强子的内部结构,推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
名称
符号
质量(MeV)
寿命(s)
IG(Jr)C
光子
y
<3×10-33
0,1(1-)-
轻子
电子
e
0.511
>1022年
电子
中铁子
ve
<46cV
稳定
μ子
μ
105.659
2.197×10-6
μ中微子
<0.25
稳定
介子
π子
π±
139.568
2.603×10-8
1-(0-)
π0
134.964
0.87×10-16
1-(0-)+
η子
η
548.8
г=1.05KeV
0+(0-)+
K子
493.667
1.237×10-8
K0
497.72
K!:0.8923×10-10
K!:5.183×10-8
质子
质子
p
938.279
>1031—32年
中子
n
939.573
898±16
A子
A
1115.60
2.632×10-10
∑子
∑+
1189.37
0.800×10-10
∑0
1192.46
5.6×10-20
∑-
1197.34
1.482×10-10
Ω-子
Ω-
1672.45
0.322×10-10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6:10
目录
概述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