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2010年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的会议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世界气候大会
COP16/CMP6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缔约方”指所有签署和批准以上两个国际条约,保证关注和履行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目前已有194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84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七条,缔约方会议最高权力机构可以采用必要的决定来推广它的影响力。COP是数个缔约国签署的国际条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然而,由于与国际工作的关联,COP与气候变化联系上了。这个会议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召开。去年,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然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会议是由大会秘书处组织的符合联合国设立的大会标准的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由两个类型的参与者构成,分别是缔约国和观察员
观察员被分为国际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第7条第6款),要参加大会,他们必须向大会秘书处注册并获得授权。只有已注册的组织的代表会被允许以观察员的身份协助参加大会中不同主体间的会议。
COP16/CMP6在墨西哥坎昆的Moon Palace Hotel和Cancunmesse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相关评论
前景不明具悬念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电
题: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倒计时 前景不明极具悬念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在墨西哥名城坎昆召开。这次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大会前景不明,极具悬念。
悬念之一:大会能否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本届大会是否能就气候变化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无疑是最大焦点。
去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形成了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协议中阐述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等问题,但在二氧化碳减排的具体指标上,各方分歧仍存,没有达成共识。
本月初,在坎昆气候大会举行前的今年最后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中国天津举行,会议在资金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为坎昆会议的举行营造了良好的谈判氛围。
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双方在减排指标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
对此,坎昆大会的主办国墨西哥态度谨慎。大会候任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19日直言不讳地说,若在坎昆达成像京都议定书那样的协议,“时机尚不成熟”。
墨西哥驻华公使米兰达(Alfredo Miranda)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坎昆的友好环境和宜人景色都将有助于气候大会的进行,墨西哥对此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他也未对会议前景进行评论。
墨西哥目前正在向外界积极宣传推广坎昆大会。上周,上海世博会墨西哥馆还专门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墨西哥自然资源及环境部气候变化政策总干事玛塔(Juan Mata)对记者表示,墨西哥的首要任务是在大会过程中“恢复自信”。
各个阵营最近都在加紧协调立场。“基础四国”等方面在天津谈判本月9日结束后就举行了会议。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22日访华,与中方举行了会谈。这些会谈无疑有助于缩小分歧。但是否最终能达成协议,还有待于在坎昆大会上破解。
悬念之二:是否有众多国际政要与会
丹麦去年将气候大会升格为气候峰会,有关国家领导人纷纷与会。今年的会议是否能再次迎来多国政要,已成为各国记者热议的话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言人约翰·海(John Hay)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本周,全世界已有1300多名记者报名采访坎昆大会,其中600多人仍需等待联合国方面的批准确认。
约翰·海说,大会的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不存在任何问题。至于领导人与会方面,他则表示,这个问题仍需墨西哥政府来决定,联合国方面不会出面干涉。
据记者了解,墨西哥方面目前仍无打算邀请国际政要与会。这主要是出于接待能力与会议进程的考虑,吸取哥本哈根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已明确表态不会出席会议。巴西总统卢拉26日认为,不会有太多国际政要前往坎昆,但他确认,届时巴西领导人将与会。
有分析指出,究竟有多少国际政要参与此次会议,答案必须等到会议举行前的最后一刻,甚至是要到会议举行时才能真正水落石出。
前联合国特使不看好坎昆气候会议
路透首尔10月12日电(记者 Ju-min Park)---前联合国环境问题特使韩升洙表示,他估计下个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气候会议不会在拟定新的气候协议方面取得任何重大进展,因为各方意见分歧依然严重。
韩升洙接受路透采访时说:“说实话,我不对坎昆会议抱有多大期望,因为大家的意见太不统一,主要碳排放国之间也没有达成共识。”此次采访是路透全球气候和替代能源精英汇的一部分。
“你们可能知道,在天津举行的气候会议让前景变得黯淡,”他说。
上周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中美这两个碳排放大国发生争执。与会各方在筹款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未能消除人们对气候谈判可能陷入僵局的担忧。
去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也以失望告终,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新协议来取代或扩展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墨环境部长称坎昆气候大会可望取得积极成果
新华网墨西哥城11月18日电(记者王玉珏 刘健)墨西哥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长克萨达日前指出,基于之前多次气候问题国际会议达成的共识,坎昆气候大会极有可能取得积极成果,但是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墨西哥媒体18日援引克萨达的话说,此前多次相关国际会议中,各国代表就资金、技术、减排、森林保护及科研等问题达成了不少初步共识,为坎昆气候大会取得进一步成果打下了基础。
克萨达认为,本次大会要取得进展,首先应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一个技术执行委员会,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起到主要咨询作用,并在委员会之下建立作为实际执行部门的技术中心,致力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转让。
在资金层面,他认为有必要着眼于2012年之后,筹建一个三层次资金提供架构,即短期资金提供、长期资金提供以及私营资金介入。此外,还应建立一个特别网站,用以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克萨达表示,墨西哥政府将大力推动坎昆气候大会取得成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
首脑缺席
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缺席本次气候大会,只有约2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参加这次大会,多数来自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国家,其中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危地马拉、智利、挪威与肯尼亚等国家领导人。
对于这次会议的规模降低的情况,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王瑞彬认为,大多数国家的元首记者不会参加坎昆气候峰会,也是吸取了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教训。当时,各国元首最后参与了最后的“讨价还价”,但取得的成效一般,由于各国元首介入所磋商的议题,往往涉及到各国的根本利益,各国根本无法在根本利益上作出让步。
僵局依旧
从坎昆现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核心僵局涉及各国根本利益,会议一时还无法立即取得突破。
从目前看,以下四大僵局短期内都难以突破:
一、减排目标难以达成共识,各方都采取了减排承诺的低预期,发达国家提出的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与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的减排40%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责任区分上,发达国家依然在“四处游离”,试图再次偏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原本的双轨谈判进程缺乏互信基础。
三、长期资金援助依旧是“一纸空文”。按《哥本哈根协定》,发达国家要在2012年前每年筹措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美方减排意愿与承诺难有“定心丸”。对各方来说,美国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有效承诺,尤其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之后,参众两院反对全球变暖观点势力上升,奥巴马极力推动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表示,坎昆会议有可能达成某项协议,这也是坎昆将取得的“具体成果”,其中可能包括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转让、森林保护,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等内容。
幕后因素
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王瑞彬表示,僵局之所以难以突破,是由以下三大现实背景决定的:
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留有“后遗症”。他表示,《哥本哈根协议》内容仅有十二段。并未明确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和到2050年的长期减排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问题,协议的规定十分模糊,只有欧盟和日本提出具体将要提供的资金数目。哥本哈根会议毫无疑问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从协议内容来看,哥本哈根会议又是让人失望的。
二、经过哥本哈根会议的“亮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信基础遭到削弱,成为制约和阻碍谈判的负面因素。采取务实态度,由简到难,在资金、森林、技术转让、适应机制等各方共识较集中的问题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是推进天津及坎昆会议获实质性成果的理性选择。
三、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主要谈判者都不愿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作出更高承诺,都使得气候谈判进展缓慢,并将被一再延后。比如,在谈判中的焦点之一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问题,由于全球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国际观察
目前最引人关注的两件国际大事,一是朝韩开炮,二为坎昆气候大会。在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里,闪动着同一个主角的身影,那就是美国。而且,在某种层面上来说,美国在其中扮演着相似的从鹬蚌相争中获利的“渔翁”角色。
其实在气候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十分消极,全然不见在其他国际事务上的“大国风采”。美国的立场在1995年“京都会议”上可见一斑:先是在减排问题上绝不退让、只肯维持“现有规模”;再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且在大会一再让步的前提下,美国终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又迫不及待地退出该协议。此后无论在巴厘岛会议还是哥本哈根会议等一系列重要的气候谈判会议上,美国都是发达国家逃避自身责任的强硬代表。
可以说,美国在“气候谈判”问题上起到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但拖延和逃避议定的在经济上支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问题的条款,而且还不断“倒打一耙”要求发展中国家担负起更多的减排责任。因为有强势的美国为之“出头”,不少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问题时也习惯“撂挑子”。
但气候问题不会因为这些国家“将脑袋埋进沙子”而减缓。根据有关统计,全球气温在整个20世纪已上升0.7摄氏度,若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势头没有改变,到2050年时全球将有近900万人要生活在洪水来袭的危险处境中。而《哥本哈根协议》提出的力争将地球升温的幅度控制在“危险系数”2摄氏度以内也很难实现。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气候问题的“漫不经心”当然有其底气,那就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你以为气候灾难到来时所有人的命运是一样的吗?不一定。发达国家有更高的技术、更完善的设备来保障本国国民的安全。即便是气候导致农作物歉收,他们也有更多的储备和更好的购买力来“抢”粮食,也有能力应对因气候变暖而可能需进行的大规模迁徙。
也就是说,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美国等发达国家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已令地球变暖并引起一系列问题,但在需要负担责任之时,他们却以消极的姿态表明:既往不咎,责任平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挑大梁。
更值得思考的是,美国正在借气候问题大力推销其自身掌握核心技术的一些新能源。而此前的“用玉米炼汽油”已被证实成本高昂,而且大规模采用农作物炼油一度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高企。美国如此做,无非是想一边转移视线,一边牟取利益。
毋庸置疑,在跨越了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之后,错综复杂的气候谈判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此后也会逐渐向前进。但在近阶段,难以产生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不必对坎昆会议期望过高。
相关报道
国际反应
英国路透社29日报道称,人道救援机构乐施会29日发布报告称,今年前9个月中,气象类灾害导致全球2.1万人死亡,是2009年的两倍多。
报告特意赶在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开始之际出炉,它以巴基斯坦洪灾、俄罗斯火灾与热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等为例,阐述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把探讨的问题锁定在穷富国家存有分歧的几项议题,如气候援助资金、雨林保护、迎接气候变暖等问题。此次谈判还欲将现行减排目标正式确定下来。
不过,乐施会公布该份报告是为了敦促各国需要尽快行动,来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则刊文称,坎昆会谈或难获突破。
报道称,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可以说是一场“史上最牛”的会议,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惨败收场的时候,全世界对全球气候谈判的前景瞬间转为暗淡。在这种暗淡的期许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坎昆会议将继续着乏味的焦灼。
即使一年过去了,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要想取得非常大的进展,挑战依然是巨大的。造成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惨败的各种要素依旧存在:中国为首的基础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旗手欧盟;以及美国为头的伞形国家集团依旧是坎昆气候大会的主导者。坎昆气候大会还是三国演义,小岛屿国家联盟等组织依旧被边缘化。
再深入说,因为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惨败,见证了欧盟话语权的逐渐弱势。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的谈判主体,无疑是中美。一方面两者是目前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碳排放国,二则是由两者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决定。
联合国希望避开去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混乱与剑拔弩张的情景,以维持谈判进程的继续进行,最终于明年在南非的一场关键会议上签署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新协议。
英国能源与环境大臣克里斯·休恩警告:“我们并不指望在(坎昆)达成最终协定。此次会议的目标是重启谈判。如果能推动各国接近达成协议,维持谈判的继续进行,在林业、金融与减排承诺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此次会议就算取得了成功。”
即使联合国自己也承认,坎昆会议不会达成最终协议。
中国态度与行动
南都讯 特派记者杨传敏 发自坎昆
“中国希望在坎昆至少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确定下来,但按照目前的谈判进程看,甚至连这个都很困难.”,昨天,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与国内外NGO代表见面,沟通谈判进程,表达了中国的谈判立场。这也是中国高级别官员第一次在气候大会上与国内外NGO沟通,他说,“但是不管谈判结果怎么样,中国自主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不会变”。
坎昆气候谈判进入到最后一天,在月亮宫的一两间小型会议室里,高级别的部长会谈接连不断,全是闭门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和中外N G O的见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在天津会议上,解振华就曾与中国N G O见面。
昨天参加解振华见面会的国际N G O包括第三世界网络、气候行动网络、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等,提问大多集中于中国政府在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和中国政府期望发挥的作用。解振华重申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也透露了目前谈判的进程。
见面会里解振华作为此次中国参与谈判级别最高的官员,也向在场媒体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
一是,中国会通过南南合作向最脆弱国家提供气候援助。解振华说,他最近为了了解非洲国家的需求,去了埃塞俄比亚和非盟,看到了气候变化给非洲荒漠化带来的影响。
二是,在透明度的问题上,因为有的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透明度有意见,解振华说,中国同意对自主减排接受国际磋商与分析,并且在目标、行动和原则上都作出规定,也希望在坎昆至少把原则定下来,就是进步。
三是,关于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是否前进,中国认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不能继续是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中国希望在坎昆把京都议定书延续第二承诺期定下来,但解振华说,“这一点要看来非常困难”。
四是,不管谈判进展如何,中国自己要在国内采取行动,完成碳强度减排40%-45%的目标。解振华举了两组数字作为对比,“十五”期间,中国用年均10.4%的能源增长,支持了年均9.8%的GDP增长;而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用6.8%的年均能源增长,支持了10.2%的GDP增长。这说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在增长,能源效率也在提高。
中国声音:
强调“捍卫”《京都议定书》
本报墨西哥坎昆电 (特派记者毛玉西、薛松)
当地时间9日下午5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坎昆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再次强调了中国坚定捍卫《京都议定书》的立场。这场见面会吸引了众多中国媒体聆听,希望从中“嗅出”谈判进展的有关信息。
奔赴坎昆之前,解振华表示:“《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长期努力而达成的法律文件,它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没有道理否定它。中国希望《京都议定书》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作用,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京都议定书》。
他表示,之所以要求必须捍卫《京都议定书》,是因为必须在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基础上,才能谈怎么样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如果要抛弃现有《京都议定书》框架搞新的,无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耗掉。他强调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否继续下去,是检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谈判进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秘密文本”
北京时间12月4日,有关墨西哥“秘密文本”的传闻在坎昆气候大会上激起强烈反响。各方对此紧急表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分歧仍是大会最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减排指标方面与发达国家区别对待,同时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但在具体谈判中,发达国家千方百计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且以资金为筹码提出种种限制。
减缓气候变化,发达国家的中短期量化大幅减排是关键。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避而不谈自身,却坚持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同步减排。欧盟甚至宣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22亿欧元“快速启动”资金中一半是贷款,并非无偿援助。结果招致环境保护人士一致批评。
各方僵持之际,突然有非政府组织爆料,称墨西哥方面在搞“秘密文本”,允许发达国家承担较少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严厉标准。据说,墨西哥“秘密文本”内容包括:用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替换《京都议定书》;不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义务;气温控制上限大幅提高到5摄氏度。不过中国、日本和欧盟谈判代表均否认存在“秘密文本”。
美国行动
12月9日,也就是坎昆气候大会离结束倒数第二日的冲刺日,会场上仍没有任何协议达成的迹象。部分国家的领导人以及各国主管环境事务的高级别官员还在纷纷发言,阐述各国立场。主要非政府组织已将美国列为阻碍大会达成成果的罪魁祸首。
美国扯后腿
主要非政府组织盘点的美国“罪行”主要有四点:首先,美国在拒绝提高本国减排目标、置身于议定书之外、也无国内立法的情况下,大肆指责其他国家做得不够,阻碍关键问题达成协议。
其次,在外界之前普遍认为能够取得成果的气候资金问题上,也遭遇到了来自美国的阻挠。美国主要是想争夺这笔资金的“发言权”,拒绝将资金置于联合国系统的框架下。
再次,在技术转让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也有很大保留,和发展中国家的预期有不小差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因美国而扩大。
最后,因美国的不作为,坎昆会议未能重建COP15后“队伍散了”急需的各方信任机制。
这当然并非COP16各方“歧视”美国。考虑到大会议程第二天日本代表团就提出了反对《京都议定书》继续存在的明确表态,美国如果只是希望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当然难获各方欣赏。
专家推算,美国的减排目标仅相当于1990年排放基础上减少4%。如此裹足不前,纵使美国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坎昆会议期间多次组织NGO(非政府组织)吹风会,有些吹风会还仅对美国NGO开放,以力图营造正面舆论、维护美国形象,但美国代表团实际上地位“尴尬”、 乔纳森·潘兴公关举措收效甚微,当属意料之中。
与乔纳森·潘兴的“努力”相比,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
12月6日,朱棣文在美国中心发表演讲。他以碳在生物圈中的运行轨迹开始,谈到各类新奇的新能源技术,仿佛是给与会者讲一堂环保课,置自身的政府官员身份于九霄云外,对美国眼下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其承诺的碳减排目标避而不谈,王顾左右而言他。
就此,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朱棣文们的“难言之隐”在于,当今美国缺乏有力的新能源鼓励政策,美国国会特别是参议院难逃其咎。
该人士认为,奥巴马政府在民主党议员占多数席位的大好时机下,都未能一鼓作气通过气候法案,可见美国保守势力之强大。而华盛顿中期选举之后,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共和党赢得了更多席位,而共和党一向以保护煤炭及石油产业利益、反对环保政策著称。
“可能很少有人关注过,超过一半的共和党议员没有护照,这意味着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因此,很难想象这些议员能有足够的国际视野,来妥善处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这样的问题。”该分析人士称,共和党议员大多是保守派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有些甚至根本不相信气候科学。在此基础上,“碳税”简直成了美国的“禁区”。“不是讨论能否推行的问题,而是敏感到任何官员都不敢触碰,参选党派只要提到任何增加环境税的构想,选举中必输无疑。”上述人士因此说。
墨西哥将气候大会办成嘉年华
中新社坎昆12月4日电 题:墨西哥将气候大会办成嘉年华 各界评价两极。
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行将过半,主办国墨西哥安排了众多精彩活动,把本届气候大会搞得像一场嘉年华,很多活动也与气候变化并不相关,各界对此评价两极。
墨西哥政府当地时间3日举行了一场名为“气候变化交流论坛”的活动。活动也没有安排在官方酒店,而是安排在和会场距离较远的一个度假村进行。
论坛在当天晚间结束后,主办方又为与会者举行了“墨西哥之夜”活动,四处歌舞升平,人们都陶醉在眼前的美景、美酒、美人之中,与会场的紧张和枯燥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早在大会开幕当晚,本届大会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就为所有与会者安排了欢迎晚宴,非政府组织人士和媒体记者都可以参加。晚宴上也安排了盛大的传统歌舞表演。
在所有与会者的必经之路坎昆展览馆(Cancun Messe),墨方还专门设立了传统商品市场,推销墨西哥当地土特产,如陶器、辣椒油、可可粉等。但由于售价偏高,买家寥寥。
尽管如此,市场还是吸引了很多与会者的注意力。一南非谈判代表招呼记者去品尝那里免费提供的可可饮料。有年轻小贩用流利的英语向记者推销手工制品,记者注意到会议主办方也为小贩们制作了特别通行证。
很多人也纷纷与市场中摆放的艺术骷髅合影留念。售卖的骷髅瓷器售价也不菲。在墨西哥,亡灵艺术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形式,但对一些外国人来说,可能一时还难于接受。
有非政府组织与会者对本社记者表示,墨西哥似乎要改变上届哥本哈根峰会时的“冰冷印象”。哥本哈根峰会几乎完全集中于谈判,代表在会场内神经时刻紧绷,在会场外又得面对北欧严冬的疾风苦雨,对会议进程确实有些不利影响。
墨西哥政府此次试图通过多种途径让各国代表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谈判,也不失为是解决之道。据记者了解,谈判代表除了对路程遥远有些不悦外,对其他会议安排还算满意,特别是这次他们不会遭遇被非政府组织纠缠的尴尬。
然而,会场外的批评之声却不绝于耳。巴西总统卢拉本周炮轰此次会议“不会有任何结果”,他本人也撤销了参加会议的计划。另外,可能是由于语言问题,不少与会者和主办方沟通不畅,一些活动的时间地点更改频繁,引发了争议。
墨西哥高级官员回应说,本届气候大会至少能达成两项成果,即资金和技术方面能取得一些突破。墨方每天都举行记者会和媒体进行积极沟通,和上届会议相比也算是不小的进步。然而,又是由于语言障碍,记者会的听众并不多。
据记者观察,墨方还想通过此次气候大会实现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并为本地企业寻找机会,就如同在上海世博会所做的那样。坎昆展览馆内的正中央位置就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墨西哥展馆,被一片茂盛的热带植物包围。展馆每天都会进行商务活动,其中环保企业的活动又展绝大多数。
下周,气候大会的高级别会议就将开幕。届时,墨西哥政府将继续举办多场嘉年华式的活动,会场内外对有关活动的不同声音也会持续。(完)
各国观点
坎昆大会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在不断提高它们的责任,而同时,发达国家却一再推卸责任。由于历史排放,发达国家要以20%的人口对80%的温室气体负责。发达国家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还没发展,就得开始限制排放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发展和排放的两难境地。打个比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地球村”的住户。发达国家先开始装修自家房子,并且已经快用装修垃圾把垃圾箱填满了。这时发展中国家也想把家装修得漂亮一点,可发达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和他们一样,减少倒垃圾的数量,最好就别装修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美国
要求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作出减排承诺的立场不会改变。并称如果新兴经济体不能在减排目标上作出承诺,会议将无法取得进展。
日本
称“永远”不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减排目标做出承诺,因此获颁发给阻碍谈判者的“化石奖”。
欧盟
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新的责任。只要其他主要排放国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欧盟随时准备采取力度更大的减排措施。
中国
希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使坎昆达成广泛均衡的一揽子决议。
基础四国
四国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必须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之下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力挺成立新的气候基金,须执行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面对气候变化议题,四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走到了一起,相互协助,协调立场。)
媒体观点
正如所料,坎昆会议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11日凌晨出炉的“坎昆协议”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互妥协的混合体。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国代表团认为,它实现了“微妙的平衡”。但在过去的10多天时间里,发生在坎昆的许多事情却并不“微妙”。其中,在是否坚持《京都议定书》及其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争论不断。
减排目标,是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认为,率先减排是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也是《京都议定书》最核心的东西。所以,《议定书》及其第二承诺期必须坚持。
但日本等发达国家认为,《议定书》只覆盖了占27%的全球排放量的国家,而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中两国都没有在《议定书》下承诺减排目标。在此情况下,继续兑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有失公平。
减排问题上的僵局,令发达国家招致众多抗议。发展中国家警告说,反对延续《议定书》将葬送坎昆会议的前途;NGO(非政府组织)则把寓意顽固不化的“化石奖”送给了日本等发达国家。
为了赶在11日的日出之前达成协议,各国的谈判代表从9日开始加班加点、连夜磋商。最终,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坎昆协议”采用的“微妙”措辞是,“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当”。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21:04
目录
概述
世界气候大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