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外耳道炎
恶性外耳道炎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伴有侵袭性骨质破坏的进行性、危险性外耳道炎。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本病炎性骨质破坏可呈进行发展,常累及腮腺颌后窝、颅底、脑神经和脑组织,最终因出血、脑膜炎、脑脓肿等危及病人生命。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临床表现为耳痛而且对镇痛药有抵抗作用。有浆液、脓性耳漏,也可伴有出血,有臭味,听力下降,下颌关节运动障碍,全身情况随病情加重而变坏;外耳道底壁可见肉芽,可并发腮腺炎,颌后窝感染,内耳感染,Ⅴ、Ⅵ、Ⅸ、Ⅹ、Ⅺ、Ⅻ等脑神经麻痹和脑膜炎、脑脓肿,CT显示骨质破坏。
疾病名称
坏死性外耳道炎
基本信息
疾病名称:
坏死性外耳道炎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坏死性外耳道炎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系Meltzer和Klemen(1959)首次描述,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但并非恶性肿瘤,患者除93%为糖尿病人,91%年龄在35岁以上者外,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年龄有小达5个月者,男女发病率相近,大多为单侧。
疾病病因:
坏死性外耳道炎,正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坏死性外耳道炎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系Meltzer和Klemen(1959)首次描述,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但并非恶性肿瘤,患者除93%为糖尿病人,91%年龄在35岁以上者外,近年来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年龄有小达5个月者,男女发病率相近,大多为单侧。
症状体征
起病交急,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痛呈持续性 ,逐渐加剧,常放射到额部,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继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耳屏均可肿胀,有明显出冲击耳廓牵引痛,乳突部亦能有关肿胀与牙痛,鼓膜穿孔或坏死,但病者亦能客观不累及鼓膜和内耳,经一般炕炎治疗,常无明确效果。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频繁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累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临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假,病变流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散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软化而死亡。
疾病病因
正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病理生理
正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诊断检查
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经积极炕炎 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作学血糖,唐尿糖及有关血象和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外耳道峡部底壁出现肉芽组织有助于诊断,血沉增快亦可作无诊断参考,颞骨X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或有无死骨形成。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治疗方案
受应控制糖尿病,给予强力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妥布霉素和羧吩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还可应用多粘菌素B等对绿脓杆菌敏感的药物,早期施行根治清创手术,除尽坏死组织,防止炎症扩展,可减少死亡率,还应注意治疗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疾病危害
经一般抗炎治疗,常无明显疗效。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侵犯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邻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见。病变波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展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
诊断治疗
坏死性外耳道炎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但并
非恶性肿瘤。本病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本病多发于一侧。其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 本病起病较急,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痛呈持续性,逐渐加剧,常放射到同侧颞部。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继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耳屏均可肿胀,有明显触痛及耳廓牵引痛。乳突部亦有肿胀与压痛;鼓膜穿孔或坏死;但病轻者亦可不累及鼓膜与内耳。经一般抗炎治疗,常无明显疗效。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侵犯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邻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见。病变波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展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治疗恶性外耳道炎应从三方面入手:(1)控制糖尿病;
(2)手术清创;
(3)应用抗生素
手术清创时应力求除尽所有的坏死组织,必要时可以切除耳廓及大部分顾骨。长期应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按隆吩青霉素、苯咪哇青霉素、隆甲按行头抱菌素 等,防止假单胞菌性骨髓炎复发。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组织氧水平,有利于多形核白细胞 更好地发挥功能,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尽管如此,恶性外耳道炎预后不佳,死亡率在23~67%左右。
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经积极炕炎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作学血糖,唐尿糖及有关血象和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外耳道峡部底壁出现肉芽组织有助于诊断,血沉增快亦可作无诊断参考,颞骨X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或有无死骨形成。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受应控制糖尿病,给予强力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妥布霉素和羧吩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还可应用多粘菌素B等对绿脓杆菌敏感的药物,早期施行根治清创手术,除尽坏死组织,防止炎症扩展,可减少死亡率,还应注意治疗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2.外用药
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预防措施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预防:
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
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 要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坏死性外耳道炎的防治:
外耳道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中药可用耳炎灵(见外耳道疖肿)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3 17:44
目录
概述
疾病名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