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赵思绾传》一O九1443:(牵肃与程让能同言于思绾曰)今朝廷三处用兵,一城未下,太尉若翻然效顺,率先归命,以功补过,庶几无患;若坐守穷城,端然待毙,则阿贵于智也。晚清·刘坤一《书牍一三·复张香涛》(《遗集》2290):未呵徒糜巨款,转令坐困穷城。 又作[日坐愁城],日:每日;天天,清·王韬《淞隐漫录·三·鹃红女史》:惟生家素无积蓄,一‘时为生谋者,准予措置。生幽于羁所,背负芒刺,日坐愁城,一筹莫展。 又作[愁城兀坐],兀坐(wu-):独自端坐。 清·梁绍王《两般秋雨随笔·三·致赵秋舲书》:当局者既费运筹,旁观者亦难借箸,愁城兀坐,乐境全非。
坐困:守在一地找不到出路。
宋·王应鹾《困学纪闻·易》:梁武帝不守采石,而台城坐豳。 愁城:忧愁困苦的境地。 宋·陆游《剑南诗稿·一一·山园》:狂吟烂醉君无笑,十丈愁城要解围。 后来四字成文,形容处于没有出路、令人烦闷苦恼的境地而无力摆脱。困也作“守”、愁城也作“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