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斗
古建筑大木作构件
坐斗是古建筑大木作构件,又称大斗,宋代以前称栌斗。它是整攒斗棋最底下的一个构件,是一块大的方木,整攒斗棋荷载都集中落在此斗上。坐斗分为平身科坐斗、连瓣坐斗、角柱科坐斗、柱头科坐斗等。
坐斗的类型
平身科坐斗
平身科坐斗安装在两柱之间的额枋或平板枋上,由暗销固定。坐斗面阔方向宽为3斗口,纵深方向厚为3斗口或3.24斗口,高2斗口。斗的结构自上而下分为斗耳、斗腰、斗底三部分。斗耳占通高的2/5,即0.8斗口,斗腰占通高的1/5,即0.4斗口,斗底占通高的2/5,即0.8斗口,并在各侧面高按0.8斗口,底面按0.4斗口做倒八字倒棱。清代是直线倒棱,宋代以前是向内曲线倒棱。斗的正面和侧面正中按耳高各开一个刻口,十字相交。面阔方向正面刻口宽为1斗口,在正面的刻口内,还要留出鼻子,高为耳高的1/2,厚按0.4斗口。纵深方向坐斗居中刻口为1.24斗口或1.25斗口,两侧还要刻出垫棋板槽,深与宽各0.24斗口,用以安装垫棋板。
连瓣坐斗
连瓣坐斗的构成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坐斗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角柱科坐斗的檐面与山面各增加一个坐斗,并由一块木料做成,构件上,各面也相应增加一列翘、昂、耍头等构件,这样它的体量便增加了,构件增加了,承载功能也就加强了。
角柱科坐斗
角柱科坐斗用于庑殿式、显山式以及具有四个坡面或四个坡面以上转角的建筑,安装在角柱上或角柱顶端的搭交平板枋上,由暗销固定。斗拱宽3斗口、厚3斗口或3.24口,高2斗口(连瓣斗例外)。角柱科坐斗共有三个刻口,除正、侧两个刻口外,还有一个45°的刻口。另外安装在坐斗刻口内的正搭交构件具有双重性,头部在檐面是翘,尾部在山面就是拱;头部在檐面是拱,尾部在山面就是翘。正心瓜拱厚为1.24斗口,翘厚为1斗口,所以檐面坐斗面阔方向的正面的刻口1斗口,与它相对应的山面进深方向的刻口为1.24斗口;檐面坐斗进深方向内侧面刻口1.24斗口,与它相对应的山面面阔方向的正面刻口为1斗口;由于它要承托来自45°角的斜翘,所以还要刻一个斜刻口,宽为1.5斗口;另在正心瓜拱所在的一侧要刻出0.24斗口的垫拱板槽。斗耳斗腰、斗底的比例及倒棱与平身科坐斗相同。
柱头科坐斗
柱头科坐斗安装在柱头上或柱头平板枋上,由暗销固定。坐斗中与柱中在一条垂直线上。面阔方向正面宽4斗口,纵深方向厚3斗口或3.24斗口,高2斗口。面阔方向正面居中刻口2斗口,纵深方向居中刻口1.24斗口,两侧还要刻出垫拱板槽,深与宽各0.24斗口,用以安装垫拱板。斗耳、斗腰、斗底高及倒棱皆与平身科坐斗相同。
相关概念——斗拱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或仿木构建筑中最有特点的部分。斗拱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多用在较高级的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中。据记载,斗拱的产生可追湖到周代末年,但直到秦代还都只有零星记载。汉代时,斗拱应用才多了起来,成为很多建筑上的重要木构件。汉代时的斗拱不仅用来承托屋,还可以承托平座,结构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建筑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斗拱组成构件的完备已是唐代时的事了。斗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等构件组成。坐斗、棋、昂、翘、升、蚂蚱头、撑头木、宝瓶、麻叶云桁椀等都是斗拱的主要构件
明朝以前,斗拱主要是作为结构构件存在,对建筑的构架起着较为重要的承重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明代以后,斗拱的承重作用逐渐向装饰性作用转变,清代时,基本只作为装饰件了,并且只有宫殿、庙宇等建筑还在使用,以显示皇家与神佛的威严与尊贵。
相关名词
【斗】斗是指斗拱内承托拱与翘或昂相交处的斗形木块。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坐斗】坐斗是斗拱最下的斗,为全重量集中的点,亦称大斗,如图《坐斗》所示。
【大斗】大斗是斗拱一攒最下的斗,亦称坐斗。
【十八斗】十八斗是指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上一层拱与翘或昂的斗。
【溜金斗】溜金斗是后尾起秤杆的斗科。
【斗口】斗口是平身科斗拱坐斗上安翘或昂的口。
【斗底】斗底是斗的下部,占斗高五分之二
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3 21:26
目录
概述
坐斗的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