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榻
中国古时家具
坐榻,中国古时家具,狭长而较矮,比较轻便。也有稍大而宽的卧榻,可坐可卧,是古时常见的木质家具,材质多种,普通硬木和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料皆可制作,榻面也有加藤面或其他材质。坐榻是古代起源较早,流传甚广的古代家具,汉代或更早时期便有极低的小型坐榻,有供一人使用的,也有两个人共坐的,随着中国人坐姿的变化,坐榻也在发生改变,明清时期的坐榻,外形尺寸和汉时已大不相同。
基本信息
词语解释:
坐(zuo):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
榻(ta):狭长而较矮的床,亦泛指床:竹~。藤~。卧~。下~(客人住宿)。
坐榻的来由
榻分卧榻和坐榻两种,卧榻宽而长,坐榻仅能容身,服虔在《通俗文》中说:榻者,言其塌然近地也。常坐必以坐榻为适宜。元微之诗中说:望山移坐榻。坐榻轻也便于移动,其后有靠,旁有倚,故俗通称为椅子,也有叫环椅的。椅子的坐垫贵在厚,冬天以小条褥子作靠背,下连椅垫铺之,用毛皮最好。
汉、魏、晋时代,人们席地而坐,家具是低型的。普通人坐在席上或床上。富有的人家除席、床以外,有的坐榻。榻, 一般都比较矮,比较窄,有两个人坐用的,也有专供一个人“独坐”的。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上的“主记史”和“主簿”各坐一件榻。两件榻形制、尺寸大体一样。四腿,腿的截面作矩尺形,腿间也有弧形券口牙板曲线。榻面铺有席垫。山东嘉祥汉武梁祠画像石中央的带翼仙人,也坐着当时流行的小榻。《初学记?通俗文》: “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曰秤,八尺曰床。”东汉一尺折合公制约24厘米,三尺五寸相当于89厘米。 “三尺五曰榻”,可见是指独坐的小榻。据此所记的小榻长度,与郸城汉墓石榻、南京象山七号晋墓和南京大学北园晋墓陶榻相比较,再联系望都汉墓壁画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上榻和人体的比例,大致可以认为汉、魏、晋时代独坐小榻的尺度是长75~100厘米,宽60~100厘米;高12~28厘米。汉、魏、晋小榻图形 。
坐榻的分类
卧榻亦可坐,盘膝跏趺为宜。背无靠,置竖垫,灯草实之,则不下坠。旁无倚,置隐囊左右各一,不殊椅之有靠有环也。隐囊似枕而高,俗曰靠枕。《颜氏家训》曰:“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坐棋子方褥,凭班丝隐囊。
环椅之上,有靠有倚,趺坐更适,但为地有限,不能容膝。另备小杌,与椅高低相等者,并于椅之前,上铺以褥,坐极宽平,冬月最宜。偶欲正坐,去杌甚便。
有名醉翁椅者,斜坦背后之靠而加枕,放直左右之环而增长,坐时伸足,分置左右,首卧枕,背着斜坦处,虽坐似眠,偶倦时可以就此少息。
有名飞来椅者,卧榻上背靠也。木为匡,穿以藤,无面无足,如镜架式。其端圆似枕,可枕首,后有横于架起,作高低数级,惟意所便。似与竖垫相类,用各有宜。
安置坐榻,如不着墙壁,风从后来,即为贼风。制屏三扇,中高旁下,阔不过丈,围于榻后,名山字屏。放翁诗虚斋山字屏是也。可书座右铭或格言粘于上。
李氏《一家言》有暖椅式,脚下四围镶板,中置炉火,非不温暖,但老年肾水本亏,肾恶燥,何堪终日熏灼?北地苦寒,日坐暖炕,亦只宜于北地。又有凉杌式,杌下锡作方池,以冷水注之,尤属稚气。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李氏《一家言》:指清初李渔所著的《笠翁一家言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5 13:40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坐榻的来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