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坝镇隶属于湖北省
京山市,地处京山市北部,东与安陆市的
王义贞镇接壤,南与
罗店镇、
宋河镇毗邻,西与
三阳镇相依,北与随州
洛阳镇揭家村交界,介于东经113°16′-113°25′,北纬31°15′-31°19′之间。
历史沿革
古时,坪坝地区叫栗林岗,后来修筑城墙削平了山岗,故取名坪坝。
1950年为第十一区。
1959年并入宋河公社。
1975年为坪坝公社。
1984年,坪坝公社复改为坪坝区。
1987年,坪坝区改建为坪坝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坪坝镇下辖平坝社区1个社区和罗兴村、
东川村、杉庙村、朱岭村、东岳村、程畈村、香山村、双榨村、平桥村、团山村、喻家城村、洞冲村、晏家湾村、芦林村、六台村、九里村、唐庙村、丁家畈村等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平坝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坪坝镇位于湖北省
京山市的北部,东与安陆市的
王义贞镇接壤,南与
罗店镇、
宋河镇毗邻,西与
三阳镇相依,北与随州
洛阳镇揭家村交界;全镇总面积88.8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3°16′-113°25′,北纬31°15′-31°19′之间。
地形地貌
坪坝镇地处
大洪山东南支余脉香山山脉连接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王家寨、仙境寨、香山寺、鸡公山等山峰,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丘陵平原面积大,最高点香山寺海拔431米,最低点洗马港59米。
气候特征
坪坝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两季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约15℃,冬季气温(1月)约2℃,夏季气温(7月)约30℃左右,气温升降幅度较大。全年无霜期从3月中旬至11月中旬,约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
自然灾害
坪坝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连阴雨、冰雹、雪灾、龙卷风、泥石流、地震等。旱灾一般为8年一遇,洪灾一般为6年一遇,特大旱灾、特大洪灾为8-10年一遇,特大旱灾在坪坝发生是1978年、1988年、2000年,2011年持续三季以上连旱,农业受损严重,人畜饮水困难。2016年7月,坪坝镇遭遇大洪灾,7月19日凌晨2时到20日中午12时,累积降雨量达550毫米,降雨覆盖坪坝全境88.8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5万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坪坝镇境内的主要树种有外松、
杉树、
油桐、
银杏、
板栗等,主要野生动物有
野鸡、
野兔、
山羊、
野猪等。
人口民族
坪坝镇总人口19235人(2017年),主要民族为
汉族。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坪坝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财政收入423万元,比2010年增长1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万元,增长40.7%。农村人均纯收入598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坪坝镇农村经济农业总产值1.79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38%。全镇粮食产量14205吨,其中水稻11810吨,小麦2395吨;人均产粮569.7公斤。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芝麻、黄豆、西瓜、花生等。全镇油料种植1.2万亩、产量4800吨,小麦0.1万亩、产量900吨,花生产量280吨,芝麻产量120吨,蔬菜产量6230吨。畜牧业总产值7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6%。生猪出栏4.1万头,饲养山羊1.3万只,家禽出笼28.6万羽。
第二产业
2011年,坪坝镇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涵盖白酒酿造、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从业人员309人;年产白酒4000吨、红砖3000万口,年加工农副产品2万吨。工业总产值4.71亿元,增加值0.75亿元,税收550万元,利润805万元。
第三产业
2011年,坪坝镇有个体工商户216家,其中较具规模的超市有6家,加工个体工商户12家,从业人员460人,贸易范围覆盖安陆、随州、三阳等周边地区,全年营业额1.73亿元,实现工商税收175万元。镇内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金融机构2家,年末各类存款余额1.9亿元,比2010年增长25.8%;人均储蓄8500元,增长36.9%。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1年,坪坝镇有剧院(场)1座,座位580个,文体站1个,文化中心户5个;图书室20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藏书5800余册:有档案室20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职人员200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晏店民间乐队、军鼓队等。
教育事业
2011年,坪坝镇有小学3所,在校学生759人,教师81人;初中1所,在校学生643人,教师61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9.5%。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447人,专职幼师24人。
医疗卫生
2011年,坪坝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病床105张,卫生工作人员60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16人,每干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全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万人次,住院手术450台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坪坝镇城镇低保户116户216人,支出经费36.7万元;农村低保户321户667人,支出经费47.3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0人支出经费14.7万元,分散供养29人支出经费4.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385人次,支出经费12万元;城乡居民临时救助400人次,支出经费9万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次。
交通运输
坪坝镇境内有省道S243穿越,可连接至
随岳高速公路,集镇距该高速公路入口仅6公里,截至2011年,该镇已形成由坪三线、京安线、坪客线、坪随线构成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2011年,坪坝镇客运总量11.5万人次,货运量800万吨。
文化古迹
苏家垄墓群
苏家垄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
京山市坪坝镇,1966年在开挖
郑家河水库干渠时发现了该遗址。
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建筑基址、冶炼作坊的
曾国大型城邑。考古发掘了一批曾国高等级墓葬,还发现了与墓地同期的大规模遗址及冶铜遗存,已发现3座炼铜炉,具体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
2013年,
苏家垄墓群被中国
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苏家垄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古曾国遗址首次被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
2018年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宣布湖北省京山市苏家垄周代遗址等六项目当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苏家垄遗址入选主要理由是:出土千余件青铜器,有铭文的多达50余件,涉及诸多历史信息,为解开有关中国
青铜时代“金道锡行”之谜提供珍贵实证;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建筑基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考古发掘一批曾国高等级墓葬,其中一座大墓墓主人或为曾国诸侯。
2019年2月,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省级战略重点项目,被纳入湖北省《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安消防、标识导览系统以及展示馆(遗址博物馆)等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被列入综合考核体系。
苏家垄遗址是与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地点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建构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墓地出土的曾侯仲子斿父九鼎、埋葬七车的车马坑,以及规模宏大的聚落等,暗示这里存在作为
曾国都城的可能性,出土的“曾中斿父壶”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是新中国第一件在“国家名片”(邮票)上亮相的湖北出土文物。
苏家垄遗址至今已清理墓葬106座、车马坑2座,较大墓葬沿岗地脊顶排列,小墓则在两侧分布,年代上有由北向南渐晚的趋势,墓葬之间不见打破关系,反映了较为严谨的墓地布局。出土文物相当丰富,包括青铜器1000余件、玉器300余件、陶器400余件,是同时期器物研究的标型器。其中,青铜礼器多达500余件,大多放置有序,组合关系明确,是探讨两周时期器用制度的极佳资料。苏家垄遗址出土千余件青铜器,大多放置有序,组合关系明确,有铭文的多达50余件。其中,两座大型墓出土四件“曾伯桼”壶,单壶铭文达161字,共644字,极其罕见。
“‘曾伯桼’青铜器群还发现与‘金道锡行’相关重要信息,古人把铜当金,锡是铸造青铜必需的物质,金道锡行就是
青铜之路。”“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点评专家、
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称,青铜当是重要战略物资,但西周都城及周边并不产铜。一件藏于国家博物馆有“金道锡行”铭文的传世青铜器,指明先秦中国有一条“青铜之路”,但因该器物出土地点不明,学界一直有争议。令人惊喜的是,苏家垄最新出土的“曾伯桼”青铜器群,与该器物比对,铭文均有“曾伯桼”“克逖淮夷”等内容,印证“金道锡行”确实存在,对探讨早期中国青铜资源的流通及周王朝经营南方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苏家垄遗址发现约70万平方米铜矿炼渣遗迹,出土炼铜炉、铜锭等。这是考古界首次发现大规模曾国冶铜遗存,展现了青铜冶炼、生产、流通诸多环节。
所获荣誉
坪坝镇是湖北省级生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