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位,
棒球比赛术语。
跑垒员为得分而必须按逆时针顺序踏触垒位于内场四角的四个位置叫“垒位”。
定义
垒位通常放置帆布
垒包或
橡胶板作为标志。垒位:跑垒员为得分而必须按顺序踏触内场四角的四个位置叫“垒位”。介绍
棒球比赛场地是一块直角扇形平地,直角的两条边为
垒球场的边线,各长67米。直角两边所夹的地面为界内,两边以外的地面为界外;界内和界外都是垒球比赛的有效地区。界内又分成“内场”和“外场”两个部分,其中内场为泥土场地,外场为除去内场区域的直角所夹剩余面积,为草坪覆盖。
一打击次序的研究
传统来讲,教练在安排球队打击顺序时,都会把最能上垒速度又快的排在第一棒,第二棒是助攻型球员(擅长触击等各种战术执行),第三棒是全队打击能力第二好的球员,然后打得最好、最大支的排在第四棒,第二大支排第五,其次的排第六,接着七、八两棒较弱,第九棒要有点类似第一棒,以开启「九一联机」。
在现代的棒球中,这样的打击顺序排法已经渐渐被舍弃,因为传统的打序排法太梦幻了。
依照传统的作战,一棒上垒、二棒触击、三棒安打、四棒清垒,假设第一棒的上垒率有四成,第二棒触击成功的机率有六成,第三、四棒各有三成打击率,那么一棒上垒后,二棒成功的执行触击,将一棒推进往二垒的机会 约?(24%),接着,三、四两棒至少击出一只安打,将一棒送回来的机会是51%,所以,靠这个打击顺序,在第一局就以预设的模式得分的机率是12%,大约每八次才有一次成功的机会。
在现代棒球中,已经有很多教练放弃了这样的作战模式,因为成功的机会实在不高,而且,第一局的得分常常是以别的模式达成。
取而代之的,现代棒球是采取「双一棒」,同时将打击最好的球员放在第三棒,其它的重炮全都放在三棒后面。
如果一、二棒打击率都是三成,上垒率都接近四成,而且速度都快,那么一、二两棒在play ball之后至少一人上垒的机率约为六成,由于上垒的人速度快,三、四棒只要任何一个有安打,都可能将第一分打回来 (不一定要亲自打回来,只要出局数小于二,都可能由后面的人送回来),以这样的模式作战,第一局得分的机率可能大大提高为三成。
所以洋基队常常把他们的强打者Derek Jeter放在二棒,这是很厉害的布阵,如果第一棒上垒,Jeter可以提早替第三棒执行任务,如果一棒没上垒,那么Jeter将成为第二支箭头。
2002年,安那罕天使获得冠军那年,他们的第三棒是有点年纪、几乎各种球路都能打的Tim Salmon,因为他最能得到教练团信任,而具有清道夫功能的Garret Anderson事实上是被安排在四棒,他们两人后面则分别是重炮Glaus和Fullmer。
天使仍然采取类似的队形,由全队打击最好的Guerrero打第三棒,后面依然排着Anderson。
因此,现代棒球中,第四棒已经不是王牌打者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棒,助攻的二棒也换成了「第二支箭头」,原因无他,因为这是比传统作战更具有效率的攻击模式。
二球落了地就看击球手牺牲没,在击球手出局前三垒回本垒就算得分。
问题补充:应算一球,并算界外球,如连续打出界外只累计道两个界外球,不再累计,直至一球或一击。算一球
类型
在内场正方形的每个角上各设一个垒位,由本垒起,按逆时针的顺序,第一个垒位叫“
一垒”,第二个垒位叫“
二垒”,第三个垒位叫“
三垒”。